數智賦能綜合減災與高質量發展 這場學術年會在成都順利召開

8月22—24日,以“數智賦能綜合減災與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5年中國地理學會自然災害風險與綜合減災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在四川大學舉行。來自全國14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門的500余名專家學者參會,深入交流災害風險科學前沿進展,共謀綜合減災能力提升與高質量發展路徑。
開幕式上,四川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劉超致辭表示,期待本次年會為區域安全與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四川省森林防火指揮部專職副指揮長張宏偉介紹了四川省防災減災救災體系的建設進展,呼吁學界與政府深化合作。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孫福寶強調,本次年會聚焦“數智賦能”,將為學科交叉與成果轉化提供重要平臺。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崔鵬院士、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陳發虎院士、長安大學彭建兵院士、清華大學陳德亮院士分別做主旨報告,深入闡述了自然災害風險科學的發展態勢與科技前沿、史前人類在青藏高原的生存和適應、“暴雨轟炸”觸發災害鏈思辨、新能源供電系統的氣候韌性等重要議題。
23日及24日下午的大會報告環節,來自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所、中國科學院地理所、四川大學、同濟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安科技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所、北京師范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學者先后做大會特邀報告。
據悉,本次年會由四川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災后重建與管理學院、應急管理部–教育部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師范大學)聯合承辦,并得到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所、四川易誠智訊等多家單位的協辦支持。年會圍繞災害風險科學理論與方法前沿、災害多元監測與風險數智防控新方法新技術、災后恢復重建與城鄉高質量發展、災害歷史與文明演進等九大核心議題,設置23個專題分會場以及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水災害、綜合類四個青年學者論壇,共舉辦230余場口頭報告和50余篇壁報展示。在大會災害教育和科普體驗環節,與會專家參觀了國內高校首個以安全應急實訓為核心的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四川大學應急技能訓練中心。
記者在現場看到,此次年會還特別設置了現代應急裝備特展,新一代應急通信保障車、便攜式應急智能指揮箱、一線單兵終端、系留無人機、數字化應急融合協同系統、AI輔助系統等軟硬件產品亮相年會。
封面新聞記者 朱珠
來源:封面新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