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稻谷飄香鱉滿塘 共生模式促振興

    2025年08月29日19:09 |
    小字號

    初秋時節,達川區的特色稻田迎來豐收季。金黃的稻谷顆粒飽滿、喜獲豐產;與此同時,稻田里養殖的中華鱉肥碩鮮活、長勢喜人。通過“稻漁共生、稻鱉共養”新模式,“一水兩用、一田雙收”從理念變為現實。

    走進達川區罐子鎮碉樓村,金黃的稻田如同一片金色海洋,沉甸甸的稻穗壓彎稻稈,村民們在田間來回穿梭忙著收割,現場一派豐收景象。

    與機械化收割不同的是,這里的水稻只能人工收割,因為在這片稻田里,還生長著另一種致富法寶——中華鱉。如今,這里第一批中華鱉已經長大可以打撈了。而這些中華鱉的生長,與稻田形成了緊密的“共生密碼”。

    達川區罐子鎮碉樓村黨總支書記 吳桂鋒:我們的稻田九成用來種水稻,一成用來養中華鱉,中華鱉可以捕食福壽螺等有害生物、疏松土壤,減少水稻病害;其糞便又能滋養水稻根系,形成“天然循環”。這種模式不僅降低了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養殖尾水零直排,更達成 “一水兩用、一田雙收”。

    中華鱉是一種兼具食用與藥用價值的水產類滋補營養品,肉質富含優質蛋白質、氨基酸等礦物質。雖然看起來其貌不揚,但卻是“富甲一方”的寶貝。經過與中華鱉共同生產的水稻,品質和價格也可以實現翻番。

    達川區罐子鎮碉樓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負責人 吳三洪:今年我們種植的有機稻米有六十幾畝,可以產大米1萬多斤,按市場價有機大米10塊錢1斤計算的話,我們的產值有十幾萬元。另外,我們養的成熟稻鱉可以上市銷售的有1000多斤,普通的120元/斤,3斤以上的就可以達到140元/斤,產值有二十幾萬元。現有的種養結合,比以前光種稻田效益翻了三四倍。

    達川區罐子鎮黨委副書記 李皓:未來,我們將持續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力爭打響罐子生態漁業品牌,以稻田生態景觀為核心,打造農耕文化沉浸式體驗區,大力推動農旅深度融合,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達川區罐子鎮錨定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方向,引入“稻田+中華鱉+小龍蝦+魚”立體生態養殖模式,在高標準農田中精選水源充足、地勢平坦、保水性強的區域,通過在稻田外圈開挖魚凼、加固田埂等改造,為中華鱉、小龍蝦和魚類創造適宜棲息環境。依托“邊行效應”,在保障水稻產量的同時,構建起“稻-鱉-蝦-魚”共生系統,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新“稻”路。

    (達州融媒記者陳緯 楊銀喬 達川融媒 辛夢蝶 莫涵)

    來源:達州融媒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