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大家都愿意來村口乘涼

8月28日上午,資中縣重龍鎮泥巴灣社區高山觀院落的一處風口,三三兩兩的村民圍坐在青石凳上,一邊乘涼一邊擺龍門陣,好不愜意。“以前這里是泥巴路,也沒有凳子,只能搭一些木板來坐。現在修好了水泥路,還用廢舊的青石做成了凳子,非常方便。”77歲的村民彭家琳表示。
2023年以來,資中縣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整體安排、分步實施、漸次推進、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總體思路,分5年5批次全域實施農村面貌改善行動。
“在改造過程中,我們充分尊重群眾意愿,聚焦改什么、怎么干,今年已累計召開院壩會1.2萬余場,收集群眾需求2.2萬余條。”資中縣農村面貌改善工作專班相關負責人表示。
高山觀院落是資中縣農村面貌改善工作中的第三批目標村,今年3月啟動改造。在改造過程中,高山觀院落充分吸取經驗,堅持“廢物利用、就地取材”,用鵝卵石鋪便民路,用青石打造石桌石凳,用磨盤打造微景觀,既方便了村民又實現了院落整體風格統一,帶動了村容村貌整體提升。
利用房前屋后、溝渠邊坡、土坯房拆除后的閑置空間,資中縣還打造了3.7萬余處“微菜園”,發展庭院經濟。
在高樓鎮集中村張家大院,村民李美君將破損的老房子拆除后,打造了面積達60余平方米的“微菜園”,種上了茄子、辣椒等蔬菜。“菜園子就在房子旁邊,想吃什么了現摘就行,方便又衛生。”李美君表示。
在張家大院,家家戶戶都有“微菜園”。吃不完的菜怎么辦?別擔心,高樓鎮與當地超市、農貿市場簽訂了“蔬菜直供協議”,并發動包聯部門及駐村工作隊員對接單位食堂采買,形成穩定供銷渠道。
銀山鎮黃蓮樹村染坊院落是第一批目標村,今年銀山鎮扎實開展農村面貌改善回頭看工作,對染坊院落再次進行了提升改造。
8月28日中午,村民鄧宇珍正忙著做午飯,廚房外的院壩里正晾曬著剛收獲的稻谷。因為殘疾,鄧宇珍直不起腰,也干不了重體力活。因此在改造過程中,黃蓮樹村給予了像鄧宇珍這樣的困難戶更多的關照,換瓦、抹灰、灶臺貼磚、雞棚整治等,都安排了專人施工。
在農村面貌改善工作中,資中縣越來越多的院落變得美麗宜居,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回到老家生活。“這些年一直在外面打工,現在村里變得越來越好,既干凈又可以種點小菜,自己吃完全夠了。我和老伴把老宅好好收拾了一下,準備過段時間就搬回來住。”高樓鎮集中村張家大院村民韓炳成表示。(內江觀察 張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