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才融合育新機 簡陽探索人才集聚新路徑

![]() |
五冶集團(成都)鋼構科技有限公司焊接負責人劉建立正與團隊展開討論。簡陽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
人才是第一資源,如何推動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簡陽經開區以產聚才、以才促創、以創增產,用更開放的姿態、更精準的政策、更優質的平臺,加快打造成渝制造新基地,讓每一位奮斗者寫下屬于自己的精彩。
在四川國光農化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95后”研發員牛麗華正和同事進行制劑新產品檢測。3年來,作為一名跨專業研究生,牛麗華通過“師帶徒”機制和系統培訓快速成長,從行業新人一步步成為核心研發人員?!拔覀児痉浅V匾晢T工個人能力的提升,會定期為我們組織內部培訓和外部培訓。就在前幾天,我還去參加了第24屆山東信息交流會。正是通過這些培訓和交流活動,我逐步構建起了更完善的知識體系,這對我開展制劑研發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迸{惾A介紹。
牛麗華的成長,是企業“產才融合”的生動縮影。在國光農化,人才猶如種子落入沃土,產生了超60%的創新案例,持續推動公司業務突破。而這種“融合”效應,正成為園區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普遍生態。在五冶集團(成都)鋼構科技有限公司省級先進級智能工廠,焊接技術負責人劉建立正與團隊展開討論,為優化焊接工藝尋求解決方案。此前,在公司引領和專家團隊反復試驗助力下,他們成功攻克了超大型橋梁罕見的100毫米厚板焊接等技術難題?!澳壳?,公司正積極推動綠色焊接技術落地應用,同時大力開展焊接人才培育工作。就在今年,我們還成功舉辦了2025年‘鋼構杯’技能大賽。更讓我們技術人員振奮的是,公司建立的‘產學研用’一體化機制,能讓我們研發的專利快速轉化為行業標準,這正是我們技術人追求的終極目標?!眲⒔⒈硎?。
從現代農業到裝備制造,園區人才成長與企業創新相輔相成。這背后,離不開政府、企業、高校的同頻發力。園區依托簡陽出臺的《推動科技創新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若干政策措施》《產業人才領軍行動實施細則》,為企業引才育才提供政策支撐;與西安交大合作建設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中心,集成果展示、技術交易、企業孵化于一體,成為人才創新的“加油站”,共同構筑了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強磁場。完善的配套服務和人才政策,也讓更多年輕人在簡陽找到了歸屬感。“在我看來,簡陽最核心的特質可以用‘安逸’兩個字來概括。這種‘安逸’,一方面體現在舒適的生活氛圍里,另一方面則源于這里對人才的重視與尊重。正是這份生活上的舒心和發展上的歸屬感,讓我真心想留在這里,扎根下來,從事一份有意義的工作,繼續在研發領域深耕,實現個人與城市的共同發展。”牛麗華說。
留下來,更要干出一番事業,許多年輕人正懷著遠大抱負扎根于此。五冶集團(成都)鋼構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員翟帥說:“我希望未來可以在鋼結構板塊領域繼續深耕,不斷在專業技術能力以及管理方面提升自我,成為精通理論技術又精通現場施工的復合型人才,為鋼結構制造行業貢獻力量?!苯衲暌詠?,園區通過“訂單式”培養,為智能裝備制造、綠色食品等領域輸送50名技能人才;18名外籍專家的加入,更讓園區人才隊伍國際化氛圍日益濃厚。企業也在持續完善各項保障措施,讓人才安心、樂業?!盀槌浞职l揮人才價值,公司從多方面制定并落實舉措。比如,為員工搭建良好的職業發展平臺,建立在行業內具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體系;同時,扎實推進人才培訓培養工作,通過系統化賦能幫助員工提升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此外,公司還在持續完善園區生活保障措施,不斷優化員工宿舍居住環境、食堂餐飲服務以及健身娛樂配套設施,全方位為員工營造安心工作、舒心生活的良好條件?!蔽逡奔瘓F(成都)鋼構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資源負責人毛志強介紹。
在“三鏈融合”推動下,2024年簡陽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2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9家??辗旨瘓F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集聚188名科技人才,憑借技術與人才優勢成為行業標桿;27家企業與38所高校簽訂產學研協議,共建42個研發機構及1個原料藥中試平臺,吸引1471名人才參與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
讓人才和創新成為園區最核心的競爭力。下一步,簡陽經開區將繼續圍繞主導產業,深化“產才融合”,計劃每年定向引進重點產業鏈人才50人以上,新增成都市級以上創新平臺3個以上,把園區不僅打造成企業發展的搖籃,更是人才成長和實現價值的舞臺,為“奮進全國百強千億縣、建設成都市域副中心”提供有力支撐。(侯佩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