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嶺雪山大飛水景區猴群頻頻傷人并“打劫”村莊
專家:游客投喂打破了人猴“邊界”,人類需約束自身行為

大飛水景區外,游客帶著孩子投喂猴子。
因為“猴患”,付女士原來做柴火雞的地方,現在已經廢棄了。
景區內的告示牌。
8月8日,西安市民魏女士攜9歲兒子聰聰,與表妹一家赴成都市大邑縣西嶺雪山大飛水景區游玩,不料在下山途中突遇猴群,聰聰被猴子抓咬后多處受傷。她稱,在送兒子就醫時,醫生說這個月已接診了20起猴子傷人的病例。
8月19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驅車前往大飛水景區實地探訪,證實確有男童被猴子抓咬一事。除了游客,西嶺鎮不少村民也飽受猴群“騷擾”,不是莊稼、財物被破壞,就是猴群上門搶東西。為了驅趕猴子,當地村民準備了彈弓和鞭炮,與猴群“斗智斗勇”,但收效甚微。
野生藏酋猴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村民不可隨意傷害它們。那么,長期存在的人猴沖突如何化解?
門崗人員確認
確有男童被猴所傷并送醫
在大飛水瀑布景區門口不遠處,有一條街道,兩側開設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雜貨店、餐飲店以及旅館,道旁空地上也有當地村民擺地攤,儼然形成了一條“商業街”。
在“商業街”的一處建筑前,記者看到幾只猴子蹲坐在涼亭上,有游客拿食物投喂。繼續往里走約一百米,到達景區大門。進門后,一位下山的游客告訴記者:“早上在山上看到了猴子,零零散散有幾只,其中一只體型很大。”
在景區出口處,記者向門崗工作人員傅師傅和徐師傅出示了聰聰受傷的照片,兩人一眼就認出來了,“我們還派人、派車把他送到醫院去”。二人透露,魏女士的小孩雖未逗猴,但是旁邊的路人有用食物去逗弄,因此猴子才誤傷了小孩。他們還告訴記者,現在每天都有人在山上巡邏,巡邏員最少兩名,“但是山很大,巡邏員只能今天在這、明天在那,驅趕不過來。”
傅師傅說:“我已經在這兒工作30年左右了,可以說90%以上被猴子抓咬的事件都是人為的。猴子是怕人的,不去主動(用食物)挑逗這些野生猴子,它們不會主動攻擊人。以前猴子是在山上的,基本看不見,近年來才下山。”
運營管理單位:
本月發生七八起猴傷人事件
隨后,記者撥通了西嶺文旅集團負責景區運營管理的龔先生電話,他說,景區本月發生的猴子抓咬傷人事件有七八起。醫生提到的二十起,可能包含了西嶺鎮范圍內的游客和村民等總體受傷人數。
“我們其實一直都在驅趕,但野生動物的活動范圍很大,光靠驅趕‘治標不治本’,不可控因素較多。此外,游客投喂也是令我們頭痛的一件事,盡管設立了告示牌、也在勸誡,很多人卻不會看、不會聽。有時工作人員干涉時,還會遭到游客的辱罵,說‘猴子那么可愛,你用彈弓打它,太可恨了’等。”龔先生說。
記者注意到,景區內確實設有告示牌,寫有“野猴兇猛!切勿靠近!”“認識藏酋猴,遠離藏酋猴”等內容。此外,景區門口有喇叭循環播放“請大家不要挑逗、遠離猴群”。
村民不堪其擾
有水果攤被猴群打劫而關張
實際上,飽受猴群困擾的不只有游客,還有西嶺鎮的村民。
龔先生向記者透露:“現在到處都是猴子,景區里面的只是一部分。景區外,如停車場、大飛水村委會附近,甚至西嶺鎮街道上都能看見。整個這一片(區域)猴群數量很大,它們一直在繁殖、擴張。目前我們粗略估計,可能有三四百只。它們的破壞性很大,當地居民的莊稼、財物被破壞,猴子還會爬窗到居民家里去找食物。”
看守停車場的侯師傅告訴記者,當地村民“苦猴子久矣”,“我家也被猴子‘騷擾’,它們基本見啥整啥。但猴子是保護動物,人又不能去傷害它,很矛盾。”
在商業街經營小賣部的周先生,指著一處攤位說:“以前我在這兒擺攤賣水果,稍不留意,就會有一群猴子沖過來瘋搶。上周我把水果撤掉了。”即便如今轉做小賣部,猴群的騷擾仍未停止。“擺在外面的飲料最危險,可樂是猴子的‘心頭好’。”周先生無奈地說,猴子常趁店員不注意,抱著幾瓶可樂就跑,根本追不上。
同樣受“猴患”困擾的,還有當地經營酒店的付女士。“你看看這里都毀成什么樣了?”她指著酒店旁一處露天飯廳說道。這片緊靠山腳的區域,是猴子下山的“第一站”,飯廳里的罐子、碗、天窗玻璃早已被猴群破壞得七零八落,桌椅更是東倒西歪,一片殘破。采訪間,不時有幾只猴子在懸梁上飛檐走壁,還順著電線跳到酒店屋頂嬉戲打鬧。
“‘上房揭瓦’說的就是它們。”付女士說,猴子雖體型不大,破壞力卻驚人,她抬著都吃力的音響,被猴子推倒摔壞,它們還經常半夜在屋頂成群奔跑,吵得住戶無法休息,甚至會弄臟旅客停在酒店門口的車輛。
“猴子到處搞破壞,對我的生意影響很大,每個月的損失至少六百元。”付女士透露,“就在剛剛,你們過來之前,才有一個女生被猴子抓了。”
為應對猴群,商戶們摸索出了一套“經驗”——普通棍子早已嚇不住,彈弓與鞭炮成了家家戶戶的“標配”,“鞭炮是泥土做的,猴子是保護動物,我們不能真傷它們,只能靠這個嚇一嚇。”一商戶說。同時,許多商戶自費在店鋪附近的樹樁上安裝了超聲波“驅猴器”。
專家建議
理清人與猴的“邊界”
堅決制止游客投喂行為
藏酋猴色澤棕青,短尾,個大,當地人稱為大青猴,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公開報道顯示,藏酋猴是西嶺雪山“原住民”,自2006年12月以來,開始有零星的藏酋猴下山,到景區附近覓食。隨著人們主動投食,下山覓食嬉戲的野生藏酋猴越來越多、活動范圍也越來越大。近年來,隨著西嶺雪山大飛水景區成為網紅打卡地,游客與猴子互動頻繁,人猴沖突逐漸顯現并加劇。
“游客的不自覺長期投喂,是人們被猴子騷擾的一大原因。我們亟需一些更科學的辦法來治理,不然后續真的很難控制了。”龔先生說。
人猴沖突何以產生?又將如何解決?8月20日,西華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動物學會靈長類學分會副理事長黎大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所謂的“沖突”,根源在于人與猴的“邊界”被打破了。
黎大勇進一步解釋,部分游客主動投喂食物、刻意吸引猴子靠近的行為,正是破壞這種邊界的核心原因。“這種投喂會讓猴子逐漸高度依賴人類獲取食物,進而誘發矛盾。比如游客今天給了食物,明天卻不再提供,習慣了被投喂的猴子就可能出現搶食行為;加之猴群模仿能力極強,只要有一只猴子通過搶食得到食物,其他猴子就會紛紛效仿。”
黎大勇說,面對猴子時,人類首先應摒棄玩弄、逗弄的心態,避免主動越界。“景區必須出臺嚴格規定,堅決制止游客投喂行為。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在于約束人類自身行為,避免破壞猴群原本的覓食渠道與生活習性。”(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楊瀾 楊芮雯 攝影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