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如何防范?四川中醫:防蚊有三招

人民網成都8月1日電 (記者劉海天、實習生張悅)今年7月以來,廣東佛山暴發基孔肯雅熱疫情。這場由帶毒伊蚊叮咬傳播的疫情,以“人→蚊→人”傳播鏈的核心傳播模式悄然擴散,為夏秋蚊媒傳染病防控拉響警報。
對此,四川省汶川縣中醫醫院刊發科普文章,介紹了這個疫情的傳播特點,并且給出了三個防蚊建議。
文章說,基孔肯亞熱主要通過攜帶病毒的伊蚊叮咬傳播,常見的傳播媒介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颊咴诎l病后第1周內,病毒血癥水平高,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的風險高。但該病毒不會通過日常接觸引發人際傳播,也不會通過咳嗽、打噴嚏傳播。所以,清積水、滅蚊蟲、防叮咬就成為防控關鍵。
白紋伊蚊。汶川縣中醫醫院供圖
蚊子最愛的“五星級產房”,恰恰藏在人們忽略的角落。清除各類小型積水,等于直接搗毀蚊蟲孳生基地。文章建議人們檢查一下自己家里的這些地方——
1.天臺/窗臺:花盆底托、接水盤、泡沫箱、閑置桶罐、屋頂反梁、排水槽;2.廚房/衛生間:飲水機托盤、拖把桶邊緣、冰箱底部水槽;3.庭院/樓道:廢棄輪胎、遮雨布褶皺、竹筒樹洞、水池;4.室內隱蔽角:空調排水盤、冰箱底部水盤、水培植物、寵物水碗。
文章認為,對付蚊媒疾病,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切斷傳播鏈,并給出了防蚊防疫的口訣:“無積水則無蚊,無叮咬則無病”。
關于具體的防疫措施,文章建議可分兩步實施,并且呼吁每周至少徹底清除1次“蚊子產房”。
關于室內積水管理的方法是:1.水培植物應每3—5天徹底換水,同時沖洗容器內壁和植物根;2.定期檢查飲水機水槽、冰箱底部水盤等隱蔽處防止積水;3.空調冷凝水應及時排凈;4.儲水容器如水缸應加蓋。
關于室外積水管理的方法是:1.屋頂反梁、排水槽等應定期疏通,避免堵塞積水;2.花盆托盤、泡沫箱、水桶、閑置瓶罐等容器應及時清理,倒扣放置;3.竹筒、樹洞進行封堵或改造;4廢棄輪胎在底部打孔或避免露天放置。
伊蚊潛在的孳生場所。汶川縣中醫醫院供圖
以下是文章給出的其他防蚊建議。
清除孳生地是根本,防叮咬則是關鍵防線。居家可安裝紗門紗窗,夜間睡眠時正確使用蚊帳,形成物理屏障;可輔助使用合格的蚊香液、電蚊拍或殺蟲氣霧劑,及時消滅可能侵入室內的“漏網之蚊”。
研究顯示,蚊子對深色衣物的趨性是淺色的3倍,所以外出活動推薦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清晨和傍晚(上午7時至9時、傍晚4時至6時)不在樹蔭、草叢、水池邊逗留。
對于前往或來自疫區的旅行者,出行時應隨身攜帶足量的驅蚊噴霧、防蚊貼等用品,住宿優先選擇有空調或完好紗窗的房間。尤為重要的是,自疫區歸國后12天內,需注意監測自身體溫及健康狀況,一旦出現發熱、關節痛、皮疹等異常癥狀及時就醫,并主動向醫生詳細告知相關旅行史,以便及時診斷和阻斷可能的傳播風險。
感染后癥狀。汶川縣中醫醫院供圖
面對疫情,人人都是防線。從翻盆倒罐清積水到科學防蚊護自身,每個微小行動的累積,最終將匯成阻斷病毒傳播的堅實堤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