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基層聯播

    “黨建紅”賦能“產業綠” 眉山彭山悅園村萬畝獼猴桃的致富密碼

    2025年05月09日16:3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悅園村萬畝獼猴桃產地基地。主辦方供圖
    悅園村萬畝獼猴桃產地基地。主辦方供圖

    孟夏時節,眉山市彭山區謝家街道悅園村的萬畝獼猴桃基地生機盎然、嫩芽攀藤,修剪施肥的農忙身影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夏日畫卷”。

    近年來,悅園村積極探索“黨建紅”賦能“產業綠”的發展路徑,通過支部領航、黨員示范、品牌增效“三步走”戰略,將獼猴桃產業打造為強村富民的“金色引擎”。

    黨建引領 組織力量激活發展動能

    十多年前,悅園村還是以傳統水稻種植為主,受限于經濟效益低、產業結構單一等問題,村民增收緩慢。2012年,原村黨支部書記周留德調研發現,當地氣候濕潤、日照充足,應該適宜獼猴桃種植。于是,果斷組織村“兩委”赴陜西眉縣、成都蒲江等獼猴桃產地多次調研論證后,決定以獼猴桃種植為突破口推動產業轉型。

    “項目啟動初期,村民因缺乏種植經驗和技術,大多持觀望心態、不愿意冒險。”周留德介紹。村黨支部采取“黨員干部先行示范”策略,成立黨員技術攻堅小組,到外地學習嫁接、授粉等技術,通過“黨支部+合作社”模式流轉土地200畝,建成首個標準化種植基地。經過3年試驗,2015年全村獼猴桃種植面積突破1000畝,畝均產值達傳統作物5倍以上,初步驗證產業轉型可行性。

    看到種植獼猴桃帶來的可觀收入,想參與種植獼猴桃的農戶越來越多。2016年,悅園村通過“農民夜?!钡姆绞?,邀請專家為種植戶開展技術培訓;同時,建立“聯合黨支部+合作社+種植戶”聯動機制,合作社統一提供農資、技術指導,黨支部協調解決銷售難題。目前,全村有110多戶獼猴桃種植業主、72家家庭農場、3個獼猴桃種植合作社,引進紅陽等4個紅心獼猴桃品種。

    人才回流 “新農人”書寫創業新篇

    在謝家街道生態家庭農場聯合黨支部書記向珊的果園里,一排排鋼架大棚整齊排列,通過采用避雨栽培技術,有效規避了暴雨、倒春寒等極端天氣對果樹的影響,同時減少病蟲害和肥料使用量,獼猴桃糖度提升1-2度,畝產穩定在1500公斤以上,果品優質率提升至90%。

    向珊的另一身份是一名“新農人”,2017年她辭去高校教師工作,回鄉承包170畝果園,開展獼猴桃高拉牽引、有機肥替代化肥等試驗,同時通過電商銷售將獼猴桃賣至全國,年銷售額超500萬元。她牽頭組建了“甜獼有你”黨員志愿服務隊伍,每年邀請四川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區農業農村局、區科協等力量,為村民講授種植知識、提供電商培訓。在她的帶動下,謝家街道已吸引30余名返鄉創業者投身獼猴桃產業,形成“頭雁領飛、群雁齊追”的生動局面。

    此外,悅園村還創新推出“1+N”幫扶機制,每名黨員技術骨干聯系5戶困難群眾,從育苗移栽、病蟲害防治到銷售渠道全程指導。“我們堅持以農業專家帶‘土專家’‘土專家’教農戶,幫助困難群眾110余名,就近務工1200余名,帶動30余戶果農轉型線上銷售,群眾年均增收2萬余元?!贝妩h委書記李春華說。

    產業升級 從單一種植到三產融合

    近年來,悅園村聚力“三產融合”,深化“黨建+電商+文旅”模式,通過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致富項目上、群眾富在特色產業上,成功從貧困村蛻變為“一村一品示范村”。

    村黨委聚力品牌升級,打造“悅園紅心”高端品牌,統一“悅園獼猴桃”質量標準,通過綠色認證、有機認證提升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提升紅心獼猴桃品牌影響力。2024年,“悅園紅心”高端品牌市場價達20元/斤,是普通品種的4倍。同時,建設小型氣象站、冷鏈倉儲中心、獼猴桃文化廣場、觀光步道等設施,舉辦獼猴桃采摘節、文化節等活動,開發獼猴桃果醬煎餅、獼猴桃果干等產品,吸引游客前來體驗,延長了獼猴桃產業鏈、提升了獼猴桃附加值。

    “悅園獼猴桃深受歡迎,一到獼猴桃成熟季節,很多游客前來采摘打卡,帶動了群眾致富增收?!睈倛@村駐村第一書記李關中說。如今,“悅園獼猴桃”已成為彭山區的一張亮麗名片,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品牌價值不斷攀升。2024年,悅園獼猴桃品牌附加值達每畝5萬元,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為果農帶來豐厚收益。(王雷鳳)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