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從三大變化,看成都青白江高質量發展“成績單”

    2025年04月16日21:29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青白江區委書記王林。人民網 趙祖樂攝
    青白江區委書記王林。人民網 趙祖樂攝

    人民網成都4月16日電 (趙祖樂)今日,“萬千氣象看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青白江專場在成都舉行。會上,成都市青白江區委書記王林圍繞“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建設亞蓉歐國際門戶樞紐”主題作介紹,以“三大變化”詳細闡釋了“青白江如何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課題。

    位勢能級之變

    “青白江已實現從內陸腹地向開放樞紐、從老工業基地向泛歐泛亞港口城市的‘兩個歷史性轉變’,先后摘得國家級經開區、綜保區、自貿區和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等金字招牌?!卑l布會上,王林用一組亮眼數據展示了青白江的開放成果:對外貿易額連續多年實現兩位數增長,2024年外貿進出口額突破500億元。

    這一轉變的實現,并非一蹴而就。近年來,青白江對標落實四川省委“西拓、南進、東接、北融”方針,持續推進“8大方向、20條國際干線”的國際多式聯運網絡建設,構建形成“生產在市州、集散在成都”的發展格局。

    成都國際鐵路港,作為青白江開放發展的核心引擎,正上演著一場熱火朝天的“物流交響曲”:每一小時,300單跨境電商交易在這里達成;每2小時,一趟班列駛出或到達港區;每一天,多達2000車次的集卡在集裝箱中心站進進出出……今年4月是成都國際班列開行12年之期,12年的奔赴,累計開行3.2萬列,聯通境內外150個城市,掘開了一條物流滾滾的大江,成為“一帶一路”上的“鋼鐵駝隊”。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班列開行之初,青白江就有著清醒的認識,不甘當“旁觀者”,不做貨物的簡單“中轉站”,而是借力鐵路物流樞紐的強磁場效應,聚集自貿區、綜保區、經開區、國家物流樞紐等一大批國家級對外開放高能級戰略平臺,加快建設成都國際陸港門戶樞紐。

    立體多元的開放體系,如同強勁的引擎,加速著“鋼鐵駝隊”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步伐,12年間,這里由貨物通道升級為發展通道、由通道經濟向港口經濟轉型,成都國際鐵路港也實現從單一國內物流基地向多元國際門戶樞紐的轉變。

    今年恰逢中國(四川)自貿試驗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掛牌8周年,該片區累計形成144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49項獲得國家部委或省級層面復制推廣。這些制度創新成果,為成都國際鐵路港在國際貿易領域實現更大突破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新時代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貢獻了“青白江智慧”。

    發展動能之變

    在位勢能級實現跨越式提升的基礎上,青白江這座西南地區的老工業基地,其發展動能也發生了深刻變化。

    “青白江已從傳統發展方式轉換到‘樞紐·智造’雙輪驅動的軌道上,實現了從量到質的躍升,連續6年獲評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績突出區,上榜4項‘全國百強區’榜單。”會上,王林發布了一系列振奮人心的成果。

    成果的背后,是青白江推進“四大工程”的深刻產業變革,以園區作為產業發展主戰場,以成都國際鐵路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載體,聚焦現代物流、新型材料、裝備制造、先進能源、航空航天5大主攻產業方向,推動千億級臨港產業生態加速成型。

    樞紐建設——立區“第一要務”。青白江致力于打造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對外交往引領區。通過“通道促貿易、貿易聚產業”的發展思路,構建“多元化”的外貿生態體系,加速打造“外向型”的臨港產業集群,招引培育外貿企業66家。同時作為成都市“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重要組成部分,青白江冷鏈倉儲規模目前約占成都市40%,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制造強區——產業“頭號工程”。青白江致力于打造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開放產業集聚區。全區現有重汽成商、天一華宇、鼎泰新材料等規上工業企業319家,2024年成功簽約引進總投資496億元的產業化項目88個,近兩年市級重大項目招引數量位居全市中心城區第1,全區26個大類、81個中類、124個小類的工業發展格局持續鞏固,“青白江造”享譽全球。

    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發展“第一動力”。青白江致力于打造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改革創新示范區,打造了“文瀾智谷”“340科創園”中試平臺,建立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庫,實施“智匯陸港”人才集聚工程。2024年,蛋白質綠色高效智能合成技術、天然氣管道摻氫等30余個項目在地中試熟化,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6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達48戶,持續展現全區多元新質生產力。

    營商環境——改革“一號工程”。青白江區致力于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品質生活典范區,設立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企業綜合服務中心,常態開展“增值服務+超值服務”,入選全省首批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試點區。在服務民生方面,深入實施“家門口微民生”服務行動,成立全國首個區級民生服務促進中心,推出“小切口”民生微事88項,一攬子措施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

    “我們相信,通過未來幾年的接續奮斗,青白江的發展環境會更好、產業結構會更優、發展能級會更高、區域經濟總量會更強、競爭優勢會更加凸顯?!蓖趿直硎?。

    城市形象之變

    4月13日,發布會召開的前3天,一列滿載聚酯切片、白卡紙、家電百貨等“四川造”產品的國際貨運班列從成都國際鐵路港鳴笛起航,駛向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

    這是成都開行的首趟圖定中亞班列,預計10天左右抵達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家,標志著我國西部地區至中亞的跨境物流通道實現常態化運行。

    如今,在“買全球、賣全球”背景下,青白江的城市形象從硬核單一向時尚多元轉變,那個曾經“產化肥、賣鋼材”的老工業基地,變成了“買全球、賣全球”的國際化城市,年均開展國際活動40余場。到訪的德國大學生感嘆道,“這里是能讓我記住中國一輩子的地方。”網友更是戲稱,青白江已經從“鋼鐵直男”變身為了“六邊形戰士”。

    “買全球”——打造“全球好物集散地”,重構消費新場景。聚焦整車、冷鏈、特色消費品、礦產品、大宗商品,大力發展臨港貿易。建成中歐汽車城,2024年寶馬、奔馳、保時捷等熱門車型實現進出口4.4萬輛,貨值近80億元;依托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投運玉湖冷鏈交易中心,挪威三文魚、俄羅斯帝王蟹等全球生鮮高效直達;依托中老班列96小時進口新通道,實現東南亞榴蓮、山竹等水果直通四川市場;亞蓉歐國家(商品)館創新無人機保稅配送,讓進口紅酒、奶粉“半小時達”,為消費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購物體驗。

    “賣全球”——川貨出川,賦能本土品牌全球化。聚焦新材料、新能源商用車、裝備制造、智能電器、氫能五大臨港制造產業,實施“貿產聯動”,2024年舉辦出海資源對接、培訓超50場,組織境外參展超20場,服務區內企業上千家。茶百道、蜜雪冰城等新茶飲品牌海外門店突破5000家。不僅如此,宜賓鰻魚、夾江茶葉、安岳檸檬等“川”字號產品搭乘中歐班列遠銷海外,成都國際班列省內貨源占比達75%,為四川本土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支撐。

    青白江用“三個變化”詮釋了高質量發展的深層邏輯——開放是最大變量,創新是最大增量,制度是最大恒量。當“鋼鐵駝隊”與新質生產力在此交匯,其發展路徑為西部內陸城市融入全球價值鏈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

    王林表示,未來,青白江區將持續充分發揮成都國際鐵路港樞紐引擎作用,加快建設成都國際陸港門戶樞紐,努力在四川構筑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中走在前列。

    (責編:李強強、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