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博物館 為啥不能用閃光燈激光筆

近日,有熱心游客通過“四川省網上群眾工作平臺——問政四川”反映,他在參觀西安博物院時,對有導游在講解國家一級文物——史君墓石槨時使用了激光筆照射表示了擔憂,想問問激光筆照射會不會影響文物?為何博物館嚴禁使用閃光燈拍照?這些光源會對文物造成怎樣的傷害?記者就此采訪了四川多位文物保護專家。
專家們一致認為,在博物館參觀,的確要嚴禁使用閃光燈,因為光輻射可能加速文物老化甚至造成不可逆損傷,尤其是對有機材料、顏料、紡織品等光敏感材質。而有的冷光源對文物的傷害雖然很小,但也不建議使用,畢竟博物館給觀眾的各種提示資料已經足夠。
為何禁用閃光燈拍文物?
避免過量光輻射對文物造成累積性損傷
喜歡逛博物館的觀眾應該會注意到,很多博物館都有參觀提示:展廳內嚴禁使用閃光燈拍照。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文物保護專家介紹,這是為了避免過量的光輻射對文物造成累積性損傷。原來,光線,尤其是紫外線和高能可見光,會觸發文物材質的分子鍵斷裂或氧化反應。比如日常生活中,絲綢、紙張等有機質材料因為過度光照逐漸脆化、發黃,這些現象肉眼可見。在敦煌壁畫中,我們也能看到朱砂等礦物顏料因紫外線照射導致顏色褪變,還有一些博物館里的漆器,也因有機染料分解,使表面失去光澤或剝落。
如果游客使用閃光燈拍攝文物,閃光燈瞬間釋放的高能量,能引發文物局部升溫,造成多層結構文物表里因熱脹冷縮差異而開裂。即使單次閃光傷害微小,但每年數百萬游客的重復照射會形成累積效應。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絲綢在標準博物館光照下(50勒克斯)每年褪色0.5%,而閃光燈的瞬間強度可達數萬勒克斯。
事實上,國際博物館協會對博物館的光照控制有一個科學的標準——敏感文物照度≤50勒克斯,紫外線含量≤75μW/lm。這是個什么概念呢?我們一般普通室內的照度,達到300—500勒克斯。所以,很多博物館書畫類展區,燈光都非常昏暗,有的還設計成“人走燈滅”的模式,就是為了更大程度保護文物。而有些文物展柜,還會在玻璃中添加紫外線過濾層。
為何激光筆也不能用?
可能影響有機質或脆弱文物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不用閃光燈拍文物,那看文物時用激光筆指細節可以嗎?
文物保護專家表示,博物館內也不建議使用,“因為離文物很近,用手指其實就已經可以起到指示作用。”
據介紹,不同材質的文物對光的敏感度的確不同,像金屬與石材類,就屬于受光輻射傷害相對較低的,而紙張、紡織品等材質就極易受到光輻射的傷害。有的激光筆功率較高,同樣可能造成文物局部升溫,影響有機質或脆弱文物;即使是低功率激光,長時間或反復照射也可能引發累積性損傷。有的觀眾在博物館看到導游拿著“激光筆”,可能存在兩種情況:一是這名導游的確不懂光輻射對文物的傷害使用了普通激光筆,二是這名導游可能使用了低功率的LED光指示工具。這種冷光源無紫外線,并且可以通過降低色溫來減少藍光比例。記者了解到,這種LED光指示工具已被大多數文博機構采用。
專家呼吁,博物館的展陳已經從方便觀眾參觀角度進行了充分考慮,很多文物的展示牌上都有對文物的充分介紹,原則上不允許帶閃光燈、激光筆等外來光源進入展廳。文物破壞不可逆,希望每位熱愛文物的觀眾都能主動拒絕使用閃光燈和激光筆,讓文化遺產保存得更久。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曉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