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稻城縣持續推進考古成果、考古遺址活化利用

    讓遠古石頭“講”故事

    2024年11月19日08:07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遠古石頭“講”故事

    11月8日,在稻城縣皮洛遺址考古工作站建設現場,工人正在進行收尾工作。

    不久前,皮洛遺址暨更新世亞歐大陸古人類遷徙擴散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稻城縣舉行。會議公布了一項新發現——稻城皮洛遺址的年代最早已超過了距今20萬年。這意味著人類至遲在20萬年以前就登上了青藏高原東緣。

    作為青藏高原年代最早、規模最大、文化內涵最豐富的舊石器時代遺址,皮洛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一直備受矚目。近年來,稻城縣搶抓文化遺址保護新機遇,持續推進考古成果、考古遺址活化利用,通過規劃建設遺址公園、開發文創產品等形式,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打造“有生命力”的公園

    “目前工程已完成近90%,預計年底初步驗收。”在稻城縣皮洛遺址考古工作站建設現場,稻城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副局長干國新告訴記者,稻城縣正規劃建設“皮洛考古遺址公園”。作為考古遺址公園的一部分,考古工作站的建設將為后續考古研究和其他文旅融合項目的建設打下基礎。

    即將完工的考古工作站,功能布局已具雛形。一樓是旅游服務接待大廳、展廳以及旅游咨詢服務配套室;二樓是文物管理用房、觀光實驗室;三樓是屋頂觀光區、游客休息室等。

    兼具“考古”和“展示”功能,既是考古工作站的建設思路,也是整個遺址公園的規劃原則。根據規劃,考古遺址公園內將修建考古大棚,內設展示棧道,在不影響考古工作的情況下展示考古發掘現場及地層、文化層、出土石器等。

    “我們想要打造的是一個有生命力的公園。隨著考古和科研工作不斷深入,公園展示的內容不斷充實,內涵也會更加深刻?!备蓢抡f,公園的建設將本著對遺址“最小干預”的原則,充分尊重自然地形,避免大面積土方擾動和深挖路基的行為,防止對已知遺址、地下可能埋藏遺存以及環境造成破壞或影響。

    讓遺址文化走進生活

    10月底,一部以考古現場為線索、講述20萬年前的遠古人類遠征之行的紀錄片《看見皮洛》正式發布。

    “該片通過對四川稻城皮洛舊石器時代遠古遺存的科學研判,輔以合理的浪漫想象,講述了早期人類征服高原的故事?!彼拇ㄊ∥奈锟脊叛芯吭号f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長鄭喆軒介紹,紀錄片加入了XR拍攝的手法,帶領觀眾沉浸式重返舊石器時代,再現亞歐大陸古人類遷徙擴散的壯闊史詩。

    舊石器時代遺址,尤其是像皮洛遺址這樣的曠野遺址,可視性和觀賞性不強。如何能讓大眾看得懂、感興趣,讓來自遠古的石頭“講述”自己的故事,持續增強皮洛遺址吸引力影響力,是稻城縣推動考古成果活化利用的方向之一。

    除了拍攝紀錄片外,稻城縣還聯合多方制作發布了《夢回皮諾》《遠古的石頭會說話》《時光上的皮洛》《香巴拉》等有關皮洛遺址的歌曲;開發系列文創產品,其中,以出土文物“皮洛手斧”為原型的考古盲盒一經推出便“一盒難求”。

    “我們還將采用貼合年輕人審美的設計,推出更多文創產品?!备蓢峦嘎?,規劃設計的皮洛考古遺址公園中,也專門設立了文創中心,將結合皮洛阿舍利文化、藏族文化持續研發系列產品,推動遺址文化走進大眾生活,實現可持續保護利用。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寧蕖 甘孜觀察 張瑩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