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這個避暑勝地從涼一夏到熱全年

    2025年08月31日08:08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這個避暑勝地從涼一夏到熱全年

    游客在羅漢林景區露營。 郭蕎璐 攝

      8月27日清晨,瀘州市敘永縣分水鎮羅漢林熊貓廣場,“云端集市”人流涌動,土豬肉、高山蔬菜等商品擺滿了100多個攤位。習習涼風中,掃碼付款時的“叮”“叮”聲與問價聲此起彼伏。

      暑假臨近尾聲,來這里避暑的“候鳥”游客們,紛紛將高山土貨裝進汽車后備箱,陸續駕車下山返程。

      暑熱消退,但熱度不減。8月29日,“螢約七夕·愛在云端”活動在羅漢林啟幕,又吸引各方游客上山打卡。

      上山與下山之間,人流更迭交替。地處云貴川生態腹地的羅漢林景區,正突破“避暑經濟”單季局限,形成全年不斷檔的消費場景,向“全時·全域·全齡”文旅生態圈躍遷。

      起于涼:夏季氣溫清涼宜人,引得游客上山

      羅漢林最高海拔達1902米,被譽為“瀘州之巔”。這里夏季時氣溫清涼宜人,維持在18至22攝氏度之間,對于相對較熱的川南以及周邊重慶、成都等地區而言,“涼寵”非它莫屬。

      8月25日5時許,成都游客馮斌扛著攝像機來到云棲酒店外的一處開闊地,等待拍攝日出云海。不一會兒,他身旁聚集的游客越來越多。

      “這里像裝了空調,白天穿短袖正合適,晚上還得蓋被子,而且一點也不潮濕。”馮斌特意從成都來到羅漢林避暑。

      氣候好、景觀多,加之區位優勢明顯,羅漢林正逐漸走出“深閨”,被外界熟知,引得眾多“涼粉”紛至沓來。

      數據顯示,今年夏天,羅漢林單日游客接待量最高峰達3萬人次,日均接待游客量超1.6萬人次。截至8月中旬,從分水高速出口下道的車輛達11萬輛次,較去年同期增長35%。

      自2020年初上山投資羅漢林以來,四川綠之緣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德平見證一批又一批的“涼粉”前來。“雖然我們起步較晚,但不妨礙我們成為后起之秀。等以后重慶經赤水到敘永的高速開通后,羅漢林肯定會更熱鬧。”

      “從2020年至今,到羅漢林的游客每年都保持著 1500—2000人次的遞增態勢。”劉德平說,就拿今年暑期來說,羅漢林民宿入住率達92%,高端度假酒店一房難求。

      擴于涼:以“巔”帶面,縣域經濟有了新支點

      隨著“涼粉”熱涌,在羅漢林催生出“云端集市”“森林療愈”“露營經濟”等新業態,形成一股獨特的“涼粉”消費熱潮。

      以“云端集市”為例,直接受益的是附近魚洞村和分水村的村民。這幾年,他們發展起高山蔬菜和農家土貨種植養殖產業:袁在英一天拉800斤土豬肉上山,中午前就能賣光;童園靜做起鹵味生意,每天給集市供應200斤鹵雞腳、300個饅頭,月收入突破2萬元。

      這個從最初20個零散攤位發展起來的早市,如今日均交易額已超10萬元,既成為周邊村民的“錢袋子”,也成為來此休閑度假游客的“菜籃子”。

      人流引來外來商戶入駐。今年春天,來自納溪的魏小梅到鎮上開了一家美容養生館。“除去門市租金以及物業、水電費等開支,月均收入有1萬元以上。”

      羅漢林成為敘永縣的發力點之一。“敘永以山地康養避暑為引領,大力推動‘烏蒙山居’民宿品牌,推進全縣農商文旅體康深度融合發展。”敘永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主要負責人表示,當地通過實施“老屋新生”改造行動、培育“品牌民宿”示范帶動、組建“產業聯盟”互動等方式促進民宿集群發展,提升康養服務能力。目前,全縣已發展鄉村民宿(散租房)350余家,客房4470余間、床位6800余個。

      不只涼:舉辦特色活動,打造四季文旅消費場景

      今年6月底,以竹子為主題的漢林半山酒店開業,使得羅漢林整體接待能力提升40%,為羅漢林實現“全年全業態運營”打下了堅實的硬件基礎。

      “以活動促消費,打造羅漢林文旅消費新場景,我們近年來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完善羅漢林吃、住、行、游、購、娛多元業態產品供給,創新打造書吧、茶室、非遺工坊等多種新業態消費場景,以此延長羅漢林消費周期。”敘永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主要負責人說。

      “螢約七夕·愛在云端”活動,是敘永縣引進“愛在云端”文化共創產業園項目后的首次嘗試。該活動主打星河螢火主題,設置了七夕定制求婚禮、螢火幻境許愿盛典等環節。

      “通過舉辦特色活動,為游客打造多種場景體驗,讓羅漢林能夠突破季節壁壘,實現春賞花摘筍婚拍、夏竹海避暑染布、秋觀楓研學品宴、冬體驗冰雪嘉年華的四季閉環。”“愛在云端”文化共創產業園項目負責人說。

      此外,敘永縣計劃打造“大健康環線”,依托羅漢林山地、森林、溪流、步道,開展登山運動、山地越野、森林穿越、溯溪等山地戶外運動,形成“體育+旅游”新業態。

      敘永縣旅游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單娟說:“我們還加強與縣老年大學、養老機構的合作,舉辦培訓、展演、療養、研討、比賽等系列活動,形成功能完善的羅漢林養老服務供給體系。”

      不久前召開的瀘州市委九屆十次全會明確,以文旅商深度融合發展破題,高質量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城市。瀘州正聚焦年輕化、潮流化、科技化、夜間化,推動優質文旅資源市場化轉化、創新性利用,通過培育新業態、打造新場景、探索新模式,打造出更多的“羅漢林”,讓可感知、可參與、可消費的文旅場景遍地開花。

      羅漢林不只有“涼”,瀘州也不只有羅漢林。(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啟龍 杜杰 瀘州觀察 郭蕎璐)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