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兩大交通“揭榜掛帥”項目實施成效幾何?

    給公路安上“防災之眼”

    2025年08月28日08:25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給公路安上“防災之眼”

      今年汛期,四川省科技賦能防災減災救災“揭榜掛帥”項目迎來首次大考。近日,記者從省交通運輸廳獲悉,兩個涉及交通領域的項目正按計劃推進,運行平穩。

      去年9月,省交通運輸廳等12個省級部門聯合印發文件,明確采取“揭榜掛帥”方式集智攻關,推動解決全省防災減災救災領域的痛點難點,共12個項目發榜。其中,涉及交通行業的項目“普通公路結構物夜間風險識別”項目聚焦普通公路夜間防災難點,探索為公路安上“夜視眼”;“橋梁水下部位健康監測檢測”針對高速公路涉水橋梁病害發現難點,探索在水下布設“透視眼”。

      已有245處危險點位投用“夜視眼”

      四川全省普通公路總里程達41.5萬公里,位居全國第一,與此同時,災害風險點超過3萬處。

      “夜間一直是防災難點。”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普通公路多穿山越谷、跨溝過澗,若遇強降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災害,交通基礎設施極易受到沖擊,威脅行車安全。同時,現有技術難以有效精準發現風險,尤其是夜間風險更難發現,因此,省交通運輸廳啟動“普通公路結構物夜間風險識別”項目研究。

      項目發榜后,四川省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牽頭聯合5家單位共同揭榜,主攻輕量化風險識別輔助設備研發。

      四川省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隧道與地下工程設計分院院長袁松介紹,項目由自適應可調控太陽能路燈、垮塌風險輔助照明燈、智能拉線位移傳感器、多功能智能示警桿等設備組成,通過在風險路段安裝獨立運行的風險識別輔助設備,零距離識別災害。當公路基礎設施遭受自然災害侵襲時,設備能自動觸發聲光警告,為司機預警。同時,集成光電采儲一體化能源供給系統,可自發自用提供夜間照明,并為監測設備提供持續電源,實現不間斷運行、自發式示警、自給式供能于一體。

      目前,漢源、雅江兩地共245處危險路段示范點位已安裝“夜視眼”并投入使用。下一步,項目組將對已安裝點位進行調試,開展極端天氣條件下設備穩定性測試等,全面提升普通公路夜間防災能力。

      已有5座橋梁可“透視”水下部位健康

      作為跨山越水的重要連接器,四川有公路橋梁5.4萬座。但其也有自身弱點——支撐龐大身軀的橋梁墩柱。

      據介紹,受復雜水流影響,江河里的墩柱易被沖刷、撞擊等,且橋梁水下部位健康監測檢測干擾多、精準度低、可靠性差,已困擾行業多年。為盡快破題,省交通運輸廳啟動“橋梁水下部位健康監測檢測”項目研究。

      該項目由四川省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牽頭,并聯合長安大學、四川君林科技有限公司組成了產學研揭榜團隊。研發人員采用雙線并進、技術集成方式,實現了對橋梁水下部位的高靈敏檢測、高精度辨識、高效率判定,為維修加固、維護保養等提供了數據支撐。四川省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可配合水下固定設備使用,將橋梁日常外部體檢與內部體檢相結合,全天候監測橋梁水下部位工況,嚴防汛期橋梁災害風險。

      目前,該技術已在雅康高速小仁煙1號大橋、始陽天全河大橋、青衣江特大橋、小仁煙3號特大橋、樂英滎經河大橋共5座重點橋梁安裝監測試驗樣機,“透視”橋梁水下結構健康。此外,結合技術需求,揭榜團隊將感知設備植入水下機器人、將檢測單元融入兩棲無人船,配合無人機外場驗證。(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

    (責編:李強強、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