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發行巴中市分行:
金融賦能,巴中“天府糧倉”從藍圖向實景邁進

糧食安全,根基在田。在巴中市恩陽區“天府糧倉”農業示范園的建設工地上,機械穿梭作業,田壟輪廓漸顯,一派繁忙景象。這片規劃中的5萬畝現代智慧農田,正借助農發行巴中市分行1.1億元的信貸支持,穩步從藍圖走向現實。
信貸“先手棋”:為“糧倉”建設注入源頭活水
“項目剛啟動時,設施規劃、土地平整都需要大筆資金,農發行的貸款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園區負責人介紹,從項目立項開始,農發行巴中市分行就主動對接,全程跟進。截至目前,已先后投放1.1億元貸款。“資金跟著項目走,服務圍著需求轉”,政策性金融的“全程介入”,讓示范園在土地整治、土壤改良等基礎工作中底氣十足,確保了建設進度按計劃推進。
田疇“大改造”:讓零散地塊蛻變為豐產沃土
站在示范園高處眺望,曾經高低錯落的坡地、大小不一的“巴掌田”,正通過機械作業逐步歸并整合。在金融資金的保障下,上萬畝土地的系統性整治有序推進:打破田埂界限,填平溝壑,推平坡地,一片片連片規整的田塊漸次成型。“這些田塊寬度、平整度都有標準,就是為了適應大型農機作業。”施工人員介紹道,目前示范園已完成近3萬畝土地的初步整治,下一步將同步開展土壤采樣檢測,根據結果實施有機肥施加、結構優化等改良措施。未來,這些曾經的低產田,將通過科學改造升級為保水保肥、易耕易種的豐產田。
設施“強筋骨”:織密現代農耕保障網
在示范園的規劃藍圖上,水利、交通、智慧系統等基礎設施布局清晰,勾勒出現代農業的鮮明輪廓。目前,80余公里田間排灌渠正分段施工,建成后將形成旱能灌、澇能排的灌排體系,有效抵御旱澇災害。170公里生產路正穩步鋪設,將極大方便農業生產資料的運輸和農產品的輸出,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此外,園區還將建設100余處農田全景監測點,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時掌握農作物生長狀況、土壤墑情等信息,為科學種植和精準管理提供數據支撐,實現從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的跨越。
“保障糧食安全,既要藏糧于地,也要藏糧于技。我們的信貸支持,就是要幫助示范園把‘地’筑牢、把‘技’建強。”農發行工作人員表示,下一步將持續跟蹤項目建設進度,根據土地整治、設施完善、科技落地等不同階段需求,精準對接后續資金,確保政策性“金融活水”持續滋養項目建設。隨著金融支持的不斷加碼,這片承載著糧食安全使命的土地,終將建成集高效種植、科技示范、產業融合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樣板,為川東北糧食安全屏障添上堅實一磚。(魏小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