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3款機器人與AI 產品文旅實景“大練兵” 硬核賦能產業創新

8月21日,由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組織的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實景驗證(第二批次)正式啟動。此次活動以“文旅融合推動產業創新”為核心,6家企業的13款特色產品集中亮相,在成都自然博物館、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兩大標志性文旅場景接受實地檢驗,讓前沿技術在真實服務場景中“實戰練兵”。
亮相的產品精準貼合文旅場景需求,各展技術亮點與應用價值:超擬人人形服務機器人“星動Q5”憑借自然的擬人化互動能力,可為游客提供智能導覽、咨詢應答等服務,讓科技服務更具溫度;世優宇宙推出的“神筆小優”AI繪畫一體機、AI旅拍一體機,通過即時創作、沉浸式影像生成,為游客打造個性化文旅記憶點;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的全球首款雙足行走智能仿生恐龍機器人,在熊貓基地展現出媲美真實生物的動作協調性與仿生細節,成為現場“吸睛焦點”;明途科技的AI糖畫機則創新融合非遺糖畫技藝與AI算法,既能按游客需求生成定制化糖畫,又傳承傳統文化,一經亮相便贏得青睞;此外,裸眼3D全息炫屏的立體視覺效果、智能眼鏡的沉浸式導覽功能,也憑借獨特體驗引發廣泛關注。
此次實景驗證并非單純的“技術展示”,更搭建起“研發端”與“應用端”的雙向橋梁:對場景運營方而言,可直觀感知技術對文旅服務效率、體驗感的提升價值;對企業而言,能通過真實場景反饋精準找到產品優化方向,加速技術落地迭代。事實上,首批實景驗證的成果已初顯——鼎橋的機器狗、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镋鈀”雙足機器人與“小吒”機器人,此前剛服務于世運會賽事保障與互動環節,憑借穩定表現收獲好評。
作為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承載地,成都的產業根基持續筑牢。2024年,成都市已實現核心產業規模、企業數量“雙千突破”(核心產業規模超千億元、企業數量超千家);2025年上半年,核心產業規模進一步攀升至750億元以上,產業集聚效應與創新活力持續釋放,為文旅、制造等領域的技術融合提供了堅實支撐,發展潛力值得期待。(嚴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