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農產直供世運餐桌 蓉品出川出海鏈接全球

    2025年08月18日16:09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當2025年第十二屆世界運動會的圣火在蓉城點燃,來自全球的運動健兒與嘉賓不僅為賽場激情喝彩,更被舌尖上的“成都味道”深深吸引。從清晨果園里帶著露水的水蜜桃到世運村餐桌上鮮嫩的豬肉與禽類,每一份食材背后都是成都本土農業企業以全產業鏈匠心書寫的保供答卷。

    這場國際賽事,正成為成都特色農產品走向世界的舞臺,讓“蓉味”香飄萬里,讓成都農業品牌的美譽度在全球綻放。

    保供世運的特色產品。成都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保供世運的特色產品。成都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全鏈嚴控:筑牢“舌尖上的安全線”

    8月7日凌晨3點,成都東郊龍泉驛區的有機桃基地,頭燈的光束穿透薄霧,照亮了掛滿晨露的桃林。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劉磊博士蹲在果樹下,指尖輕觸桃面感受硬度,身旁的檢測儀器顯示著“15.2度”的甜度數據。“每顆桃的甜度必須達到14度以上,果形偏差不超過5毫米。”他邊說邊將不符合標準的果實放入淘汰籃——這樣的“搶鮮行動”已持續1個月,只為確保送達世運會主媒體中心的800份桃禮盒顆顆完美。

    在成都西郊的邛崍經開區,四川金忠食品的生產車間里,藍色無菌服與銀色機械臂交織成忙碌圖景。智能化分揀線以每秒3次的頻率篩選豬肉,工人緊盯屏幕上跳動的菌落數,每15分鐘記錄一次車間溫度。作為世運會豬肉類產品指定供應商,這家深耕生豬產業鏈20余年的企業,構建了從飼料生產到冷鏈配送的全閉環體系。

    “為世運會供應的豬肉,需經過18道檢測關卡,興奮劑、農殘等指標均按歐盟標準執行。”企業負責人指著實時更新的檢測數據大屏介紹,這里每日供應的冷鮮肉、川味香腸等產品,不僅登上賽事期間的運動員餐桌,更以捐贈的1000公斤豬肉制品傳遞著成都溫情。

    同樣忙碌的還有通威新太豐食品的生產線。作為賽事禽類產品供應商,企業創新建立“定向養殖基地+雙項檢測”模式,所有原料需通過成都食檢院的興奮劑與安全指標雙重檢測。車間內,消毒機器人每2小時沿固定軌跡噴灑次氯酸,真空速凍機將禽類產品在15分鐘內從常溫降至-18℃;出廠的每箱產品都貼著專屬追溯碼,掃碼即可查看養殖源頭的GPS定位、生產批次的質檢報告。

    鄉土風味:中外嘉賓的“香餑餑”

    嚴苛的品質管控,讓成都特色農產品在賽事中嶄露頭角,成為中外嘉賓口中的“香餑餑”。

    “這香腸的麻辣鮮香,完美詮釋了四川的熱情!”在運動員餐廳,來自巴西的體操選手盧卡斯用筷子夾起川味香腸,蘸著醋汁送入口中,辣得直吐舌頭卻又忍不住再夾一塊。金忠食品帶來的50余種豬肉制品中,川味香腸、鹵豬耳等傳統風味成為最受歡迎的“明星產品”,日均消耗達300公斤。不少外國嘉賓在餐臺旁駐足,用翻譯軟件查詢“哪里能買到”,更有教練托志愿者代購,希望將這份“成都味道”帶回家。

    世運會主媒體中心的迎賓區,成都龍泉驛水蜜桃同樣引發熱潮。當意大利蹼泳選手馬可收到印著熊貓圖案的桃禮盒時,他當場取出一顆桃,手紙巾擦拭后啃下一口,贊嘆道:“果肉甜如蜜,這是我吃過最好的桃子。”這份贊譽背后,是“全國首創水果品質保險”的保駕護航——種植戶為桃樹投保后,保險公司全程參與品質管控,若含糖量不達標即賠付農資投入,倒逼標準化種植。如今,這種“科技+保險”模式種出的水蜜桃,不僅成為賽事“頂流”,更打開了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海外市場,今年出口量已突破50噸。

    從賽場餐臺到國際交流場,成都特色農產品用風味書寫著城市名片。正如國際世界運動會協會主席在品嘗過川味菜肴后所說:“成都的美食里,藏著這座城市的包容與熱情。”

    蓉品出海:從世運餐桌到全球市場

    世運會的保供經歷,正成為成都農業企業升級的“催化劑”,讓“蓉味”的香氣在全球持續蔓延。

    金忠食品在保障賽事的同時,將“世運標準”全面應用于日常生產,其線下門店推出的“步數換福利”活動,讓市民以優惠價格享用到“運動員同款”冷鮮肉。“賽事供應讓我們的品控體系更完善,現在產品出口量較去年增長30%。”企業負責人透露,已有3家歐洲商超主動洽談合作,預計年內出口額將突破200萬美元。

    通威新太豐的“一箱一碼”追溯系統,不僅成為世運會范本,更被納入成都市農產品出口標準體系。借助中歐班列冷鏈專列,其禽類產品已進入法國、德國等市場。“過去靠中間商出口,利潤薄如紙;現在直接對接海外商超,溢價空間提升50%。”企業外貿部經理展示的訂單數據顯示,世運會期間接到的海外咨詢量同比激增3倍。

    這種品牌紅利正在成都農業領域持續發酵。彭州潤兆漁業的魚子醬上半年出口量同比增長12噸;新都軍屯鎮的“美人蔥”在曼谷夜市售價較普通大蔥高3倍;都江堰獼猴桃深加工產品在亞馬遜平臺月銷量穩定在8000單以上……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成都農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28%,“天府源”市級公用品牌旗下企業增至120家,形成“市級品牌+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的三級聯動效應。

    乘著世運會的東風,“蓉味”的香氣正在全球彌漫。成都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農業企業正緊抓這一國際盛會契機,用標準化生產筑牢品質根基,用大單品培育點化品牌價值,用特色風味講好成都農業故事,加速蓉品“出川出海”,讓“成都造”農產品在全球市場贏得更多掌聲。這份從賽場延伸至全球的“舌尖上的信任”,正是“蓉味”飄香世運會的深層意義。(邢家瑞)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