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賦能·水電智航”北斗規模化應用研討會在成都舉行

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成都8月15日電 (趙祖樂)今日,以“北斗賦能·水電智航”為主題,北斗規模化應用研討會暨瀾滄江流域上游水電站GNSS連續運行參考站啟動儀式在成都舉行。
據悉,2024年6月,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共同攜手,在瀾滄江上游水電工程中展開北斗規模化應用實踐,先后攻克高寒、高海拔、高落差、復雜地形等多項技術難題,建成了22座北斗連續運行參考站,實現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施工、運營維護全鏈條的創新應用。
這是全國水電行業首個利用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的流域規模化應用項目,形成了高海拔地區工程建設項目首個全天候地基增強系統,實現對水電站、地質災害區域、生態敏感區的精準定位與連續監測。
經過試運行,該系統穩定,數據精準,它將為瀾滄江流域上游各水電站及其周邊區域提供高精度、實時、動態的空間位置基準服務,顯著提升工程健康監測、庫區地質災害預警、工程測量、智能建造、智慧運營等業務的精度與效率,同時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流域生態安全和提升工程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活動旨在加大北斗導航技術在水利水電、新能源、生態環保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力度,持續深化各方合作,推動工程測量、安全監測、智能建造、智慧工地等環節的智能化升級,構建更安全、更高效、更綠色的基礎設施體系,為中國建造的數字化轉型注入“北斗力量”。
活動邀請了相關行業專家、教授學者、眾多北斗應用單位一同作了專題報告,圍繞開展北斗規模化應用進行深度研討交流,并就北斗規模化應用提出意見建議。
此外,中國水電四局還在活動現場,向各工程建設相關單位、行業同仁聯合發出倡議:一是深化創新共識,擁抱技術革新。二是拓展應用場景,推動規模應用。三是合作共商共建,突破應用瓶頸。四是強化經驗共享,完善應用體系。
“北斗技術讓水電測繪從‘人工間斷’邁入‘智能實時’時代,為工程安全裝上了‘天眼’。”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譚玉平表示,未來,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將持續深挖其潛能,以“中國精度”丈量山河,在奔流江河上,用科技書寫賦能綠水青山的新篇章,守護江河安瀾與生態和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