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研學長虹 沉浸式體驗工匠精神與“智”造魅力

“原來從一顆顆塑料變成一臺茶吧機的艙門,生產過程是這樣的神奇!”
“這些智能設備真高端,我們國家的制造實力真強大!”
6月27日,長虹雙創智能制造工業園內好熱鬧,不時傳來陣陣討論聲、贊嘆聲……
原來,來自成都一中學的70余名學生正在這里開展工業科技研學游。通過“沉浸式”體驗,孩子們和科技來了一次親密“接觸”。最近幾個月,類似這樣的場景不時就會在長虹雙創智能制造工業園上演。
”怎么樣才能讓年齡小一點的孩子更好地理解科技?”“‘大國工匠’精神如何才能深入走進同學們的心中?”作為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典型代表企業,長虹在智能制造轉型、核心技術突破及全球化品牌建設方面成效顯著。今年以來,“工業科技+研學”正在長虹碰撞出新的科技“火花”,截至目前,已經有近10000名中小學生在這里體驗了不一樣的工業科技旅程。
沉浸式“打卡”智能制造生產車間
“尋文化自信之根,追少年報國之夢”工業科技研學游。長虹供圖
此次“尋文化自信之根,追少年報國之夢”工業科技研學游的第一站,學生們首先走進了長虹精密電子智能制造廠、長虹愛創注塑智能制造廠。在這里,高速運轉的SMT(貼片機)智能化生產線、產線上不斷舞動的機械臂、不斷轟鳴的智能注塑機,無不吸引著同學們的注意力。跟隨講解老師的詳細講解,孩子們看到了一個機械臂如何精準抓取微小元器件,了解了一顆顆塑料顆粒如何通過智能設備快速變成成品……而這些沉浸式體驗,也讓孩子們更加直觀感受到科技是如何驅動生產效率的飛躍。
“看到這些智能化設備運轉,我感到非常震撼!”在參觀了智能制造生產車間后,寧同學有感而發。他說,這不只是一次簡單的參觀,而是一次對科技的探索,“工業制造原來是這么的高端,需要良好的學科素養以及扎實的專業知識,這激發了我對科技創新的興趣。”
“創趣手工課堂”解密科學原理
研學游從來不止于“游”,更要將“研”和“學”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的心中。參觀完成后,一節生動的“創趣手工課堂”又在等待著孩子們去體驗。在這節課堂上,孩子們參觀完智能制造的機械臂后需要親自制作一個木質液壓機械臂,通過動手拼裝機械臂模型,學習并體會機械傳動原理,并與所學的初中物理杠桿原理、摩擦力、液體壓強等知識點和公式建立深度鏈接,做到學以致用。
研學團參觀長虹智能制造生產車間。長虹供圖
隨著老師的物理知識、原理介紹和示范講解完成,孩子們迫不及待地開始動手拼裝。一塊一塊搭建、一個一個組裝,教室里是孩子們認真鉆研的身影,不時還有孩子們熱烈的討論聲,課堂氣氛熱烈。“這個手工課堂很有挑戰性,也很有趣,我覺得從這一個小模型的搭建,讓我們認識到了工業制造需要更加專業的知識支撐。這也激勵我們要好好學習,未來才能走得更遠。”張同學說。
大國工匠面對面傳遞工匠精神
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在接下來進行的大國工匠面對面活動中,孩子們在與國家級技能大師尹朝暉的對話中找到了答案。
“大國工匠面對面”環節。長虹供圖
“毫厘之間,打磨方圓”,一個光滑到可以照鏡子的凹模型面不僅體現了尹朝暉的拋光技藝,更蘊含著尹朝暉35年如一日的堅持不懈。“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創新也從未有止境。”尹朝暉對孩子們輕聲說。
現場,尹朝暉還帶來了多件代表性作品,通過講解作品的制造過程,無形中向孩子們傳遞了他是如何在工作崗位上堅守,遇到困難如何克服,實踐中又是如何創新……過程中,孩子們積極地與尹朝暉展開互動。“35年專注做一件事情,會不會覺得疲勞?”“遇到困難的時候,想放棄要怎么辦?”交流中,孩子們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長虹工業科技研學游鑄就產教融合新篇章
在意猶未盡中,此次工業科技研學游落下帷幕。
“我們希望孩子們可以在這里感受科技的魅力,厚植大國工匠精神。”長虹雙創工業科技研學基地負責人宋舟介紹,長虹雙創園工業科技研學基地占地490畝,自今年3月份以來,已陸續接待近10000名師生開展工業科技研學活動。
“在課程設計上,我們以‘有趣、好玩、體驗、探究’為原則并體現教育屬性。”據介紹,目前,長虹雙創智能制造產業園工業科技研學游聚焦“產業報國愛國主義、國企擔當環保責任、智能制造工匠精神”三條主線,設置“知行合一、智造尋訪、科學實驗、手工創趣、大國工匠”等主題課程,不僅讓學生感受工業科技研學游的魅力,更讓學生能記住、會應用。
宋舟表示,下一步,長虹雙創智能制造產業園將繼續以"科技賦能、產教聯動"為路徑,推動產業與教育協同發展、深化落實產教融合,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持續打造一線工業科技研學的“新坐標”,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