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歙縣品味徽州古韻

    2025年05月06日09: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安徽歙縣徽州古城陽和門。
      新華社記者 杜涓涓攝

      “山繞清溪水繞城,白云碧嶂畫難成?!钡靥廃S山山脈與新安江交匯處的安徽歙縣,五峰拱秀,六水回瀾,宛若一方盛滿濃墨的古硯。歙縣自秦代置縣、宋代設徽州府,青磚黛瓦間沉淀著延綿千年的古韻,構筑起“一座沒有屋頂的徽派文化藝術館”。

      徽州古城位于縣城中心,曾是古徽州一府六縣的首邑,府縣同城1400余年,形成“城套城”的獨特格局。

      穿過古城墻正中的南譙門,徽州府衙赫然入目。歙縣文物事務中心副主任周虎介紹,府衙始建于元末明初,2009年被重新修復。如今的府衙保留明弘治年間一軸五門規制,采用廊院式布局,中軸對稱、前衙后邸,內有儀門、正堂等建筑。

      出府衙東行,陽和門外的許國石坊歷經風雨仍巋然挺立。它是全國現存唯一的“八腳牌坊”,由八柱圍合而成。石坊上的匾額、斗拱、雀替皆飾以精美雕刻,柱腳的12只獅子神態各異,盡顯高超的石雕技藝。

      俯瞰歙縣城南的漁梁古鎮,形似貼江而臥的大魚。蜿蜒1公里的漁梁老街如魚脊,向南北延伸的窄巷則似魚骨。老街中300多處重樓挑檐的商鋪老宅,古色古香。任擇一條窄巷行至江邊,視野便豁然開朗。

      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規模最大的攔河壩——漁梁壩橫臥練江之上。這座跨度138米、底寬27米的大壩用堅石壘砌,借“元寶釘”“燕尾榫”將巨石牢牢“鎖”住。壩上水勢平坦,壩下浪峰咬石。

      漁梁壩是古徽州人治水智慧的體現,也見證了興盛數百年的徽商傳奇。“明清時,江上檣桅林立,船只在此中轉東行,僅龍船塢碼頭就可??堪儆嗨掖弧!被罩莨懦侵v解員凌玲講述著這座水運商埠當年的盛景。

      如今的歙縣,千年文脈仍在一磚一瓦、一椽一木、一路一橋間流淌,續寫古韻新章。

     ?。〒氯A社電  記者劉美子、朱青)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