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能降解就不算垃圾?實則是生態的隱形威脅

    2025年05月06日08:35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能降解就不算垃圾?實則是生態的隱形威脅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出游熱潮席卷全國,帳篷露營、爬山采摘等親近自然的旅游方式備受青睞。人們在山水間盡情舒展身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記者觀察到,大家在享受美好時光的同時,文明旅游也蔚然成風,越來越多的游客能做到在踏青露營的時候,準備好垃圾袋,帶走果皮、玉米棒以及衛生紙等垃圾,用行動做到時下提倡的“無痕旅游”。

      但也有很多游客不理解,把塑料袋、塑料水瓶帶走就行了,那些天然的蘋果皮和橘子皮為什么還要帶走?衛生紙不是能降解?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采訪了成都市綠色低碳發展協會特聘專家蔣子翰,蔣子翰告訴記者,看似“天然”的橘子皮、蘋果核等,實則是山野生態的隱形威脅。戶外垃圾中果皮果核占比驚人,“能降解就不算垃圾”的錯誤認知,正讓青山綠水面臨嚴峻挑戰。

      “在野外,我們隨手扔下的果皮果核并不會迅速降解。實際上在城市周邊環境中,蘋果核需8周才能分解,而纖維更多、水分更少的橘子皮、香蕉皮需2年才能完全消失。”

      蔣子翰還告訴記者,除了果皮果核,衛生紙、玉米棒等看似“天然”的有機垃圾,同樣會給大自然帶來諸多困擾。含漂白劑、熒光劑的紙巾需3-6個月才能降解,化學物質滲入土壤和水源后,會污染生態系統。野外露營時,常能看到灌木后隱藏著的“白色污染”,既破壞了風景,又可能被動物誤食,危害健康。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文明旅游,守護好我們的自然美景呢?蔣子翰建議,游客在出行前應提前規劃,攜帶足夠的垃圾袋,最好選擇可重復使用的環保袋。露營時,要設置專門的“垃圾收納點”,避免垃圾分散丟棄。同時,將果皮、紙巾與塑料瓶等進行分類存放,到達景區垃圾站后按規定分類投放。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余力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