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行業垂直大模型加速涌現
成都已匯聚62家行業大模型企業

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人形機器人。
AI文旅大模型在武侯祠、都江堰景區試點應用,城域交通全息感知基座實現交通場景的實時數字孿生……近日,記者從市科技局獲悉,截至目前,成都已匯聚行業大模型企業62家,8個模型通過國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創新人工智能產品加速涌現。
多個“成都造”大模型落地應用
在四川川投智勝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內,研發中心副部長胡曉曦正在為客戶演示四川省首個文旅垂直領域大模型,“AI文旅大模型可實現對文旅場景的全面智能理解和個性化服務。”胡曉曦介紹,與傳統數字導覽僅能提供固定內容的單向講解相比,AI文旅大模型支持自然對話,能以更具情感的方式與游客交流。當游客提出問題時,大模型不僅能解答,還能提供個性化建議,能夠在景區游覽、博物館參觀等場景中,為用戶帶來更智能、更優質的體驗。
AI文旅大模型已在海螺溝等景區實現商用,提供智能行程規劃與互動解說,同時也在武侯祠、都江堰景區試點應用。“文旅大模型基于通用大模型技術,整合了文旅行業數據和垂直領域資源。成都豐富的旅游資源,為模型提供了大量的訓練素材。”胡曉曦說。
成都臻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則瞄準智慧交通賽道,打造了城域交通全息感知基座,“這款產品首次創新運用了邊緣計算技術,實現交通場景的實時數字孿生。”臻識科技副總經理王蔚宇介紹,產品目前可識別1400多種目標物體及其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事件,實時感知達到40毫秒以內的超低延時,三維定位精度可達50厘米以內。該技術將為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提供完備的數字底座,助力實現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智慧化、數字化和便利化轉型,目前已在深圳機場成功落地,并在成都部分寫字樓投入運營。
創新人工智能產品加速涌現
在2025“蓉漂人才日”活動的人才創新創業成果展上,一款人形機器人成為與會者關注的焦點。這正是由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全球首臺完全基于高通平臺的端側多模態AI大模型人形機器人“通天曉”。
“我們目前致力于為機器人賦予‘靈魂’。”阿加犀智能CEO孫曉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當前機器人研發領域普遍重視機器人本體,即平衡性與全身運動控制,而他們選擇將研究重點放在另一個層面:利用端側多模態大模型技術,使機器人能夠理解語言、進行思考并自主規劃行動。簡單來說,就是讓機器人的智能核心更加聰明,更好地理解用戶意圖,從而讓機器人擁有類似人類的生動“靈魂”,這一切都不需要網絡連接。
興隆湖畔,坐落于此的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幾天前迎來好消息——在最新發布的《人工智能動態》4月刊中,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自主研發的“基于3DSGs的人形機器人任務規劃推理執行系統”——Raydiculous-1被列為當月全球人工智能五大前沿科技成果,與OpenAI的o3和o4-mini模型、Meta的開源大模型Llama 4等全球前沿大模型產品共同入選,標志著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自主創新實力躋身國際頂尖行列。
“這項成果已應用于‘成都造’人形機器人‘貢嘎一號’,未來將在家庭服務、養老陪護等領域進一步加速人形機器人場景落地。”該公司副總經理陳洋告訴記者,截至目前,中心已經連續發布了7款人形機器人產品,以及多款全國領先的人形機器人大模型。他透露,2025年上半年,將推出面向消費者領域的文旅機器人“鏜鈀”,應用于自主安全巡邏、文旅場景智能導覽等場景;2026年上半年,將推出二代輪式雙臂機器人,可廣泛應用于家庭、養老等場景。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黃雪松 受訪者供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