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鄉村畫師免費為村民畫墻繪 “希望成都更多的鄉村能被看見”

    2025年04月24日08:15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希望成都更多的鄉村能被看見”

      今年3月,成都大邑的外地女婿、從事墻繪工作17年的余志甫做了一件讓村里人矚目的事,他以掃把、抹布為筆,以村民房舍的墻面為布,免費為村民畫畫,有的是熊貓放風箏、有的是小孩趕大鵝、也有國風女孩曬太陽……

      4月21日,余志甫告訴記者,未來他想通過自己的畫作,將成都周邊的部分村莊打造成網紅打卡地,并且讓自己的畫作去到更多的村落。

      墻繪師掙脫束縛在大邑繪畫

      4月21日,成都大邑廟灣村,村民羅鳳瓊站在門口的涼亭處,時不時掃一眼自家墻上的那幅畫,畫中是一個小男孩,戴著斗笠穿著水鞋在稻田里趕大鵝。“我也有個孫子,跟畫中的男孩差不多大,平時在城里上學,看到這幅畫總能讓我想起他。”羅鳳瓊說,“這是余師傅免費給我畫的,我很喜歡!”

      羅鳳瓊所說的“余師傅”,就是余志甫,作為一名墻繪工作者,“以前的畫作內容都是甲方要求的,很多時候沒有自我發揮的空間。”余志甫說,“我想掙脫甲方的束縛,做自己畫作的主人。”

      “今年過完年之后,我就在大邑縣這邊四處尋找適合作畫的村舍,之所以選擇大邑,是因為這里是我愛人的老家。”余志甫說,從一開始的自行尋找墻壁、主動和村民溝通,到后來連村里的工作人員也幫他尋找合適的地點,“從3月到現在已經畫了近10幅壁畫,各種題材都有。”

      村民認可是畫畫動力

      余志甫的鄉村繪畫始于一幅大熊貓放風箏,當時的他在廟灣村找到了一面頂部呈三角形的墻,他原計劃畫的是熊貓吃竹子,但畫到中途他改變了主意。

      據了解,廟灣村所在的王泗鎮作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風箏),非遺風箏文化歷史悠久,今年3月20日,第二十二屆風箏薈在廟灣村舉行,“看到天上的風箏,我臨時將大熊貓手里的竹子改成了風箏線,并且將遠處農田里放風箏的人都放進了畫里。”余志甫說。

      第一幅畫,余志甫用了3天來完成,“在我畫畫的時候,隔壁一對年邁的夫婦總會陪著我,然后在11點左右就來叫我去吃午飯,用他們的方式表達著對我的認可,我很開心。”

      文央在村里開了一家制作掃把的家庭作坊,一天有約200元的收入,看到余志甫給村民們畫的畫后,很是心動,于是找到余志甫,談了自己的想法。之后,余志甫用潑墨法畫了仙鶴。“我喜歡山水,所以他以山水為背景畫了兩只鶴。”文央說。

      畫畫的過程中,余志甫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基本在哪家畫畫就會被邀請到家里吃飯,村民都非常熱情,甚至到后來,他們只要看到我,就會邀請我到家里去做客!”余志甫說,“他們的認可是我畫畫的動力,我希望未來創作的作品都能融入當地家庭。”

      希望吸引更多人回鄉創業

      今年是余志甫從事墻繪工作的第17個年頭,“這些年來,可能已經畫了1000多面墻。”余志甫說,“工作中的墻繪,一般收費約200元一平方米,卻不能畫自己想畫的。”

      如今的他,通過社交平臺分享自己的繪畫過程,已有幾百名粉絲給其私信,希望他去畫畫,其中不乏表示可以付費。

      一邊畫畫,余志甫也在構思著未來,“我希望成都更多的鄉村能被看見,以此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到鄉村創業。近期,我想找一片比較集中的村舍,用我的畫將其打造成一個網紅打卡點;而更遠的想法,希望在成都鄉村的土地上,留下我的足跡。”(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閆曉峰)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