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吸引更多人才來“嘉”,樂山為人才落地鋪好路

    這氛圍“值得被更多人才看見”

    2025年04月24日07:49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這氛圍“值得被更多人才看見”

      4月21日,樂山市對外公布“嘉”十條人才政策,以服務支撐樂山“241”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為主線,晶硅光伏、核技術應用等特色優勢產業類人才成為定向激勵對象,落地樂山的創業實體和創業項目也成為激勵對象,對樂山現有各類人才政策進行集成優化,堅持引進高端人才和培養本土人才并重。

      吸引更多人才來“嘉”,近年來,樂山大力實施“嘉才計劃”,陸續出臺“嘉”十條、“文旅八條”等,人才政策不斷迭代升級,為高層次人才引育注入動力。

      引才 三大變化體現政策升級力度

      記者梳理發現,與此前的政策相比,此次“嘉”十條人才政策主要有三大變化:企業人才被新納入支持對象;新引進博士后、博士安家補助分別增加40萬元、20萬元;對本科、碩士、博士及以上分別給予最高不超過2萬元、5萬元、10萬元的購房補貼。這些變化呈現出人才激勵范圍更廣、人才激勵門檻更低、安居資金補貼更多的特點。

      樂山在人才安居、成長和安心方面尤其用心。“嘉”十條人才政策明確,對符合條件的優秀人才發放“嘉州英才卡”,在便捷就醫、文化旅游、交通出行等方面提供專屬服務。

      看到“嘉”十條人才政策的內容,定居樂山數年的周嘯回憶涌現。幾年前,他作為博士人才被引進到樂山,得到了樂山市政府和用人單位共20余萬元的人才激勵支持,在樂山迅速安家。他坦言,新發布的“嘉”十條人才政策對人才的激勵更豐厚、安居的支持更友好了。

      “人才政策是招引‘催化劑’,更重要的是,樂山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旅游環境優良,產業發展空間廣闊,如此安居樂業的氛圍,值得被更多人才看見。”4月23日,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洪忠從北京遠赴樂山,準備參加24日舉辦的嘉州英才大會。他認為,樂山為了引進各類人才下足功夫,這是因為城市發展的需求擴大,社會經濟發展的勢頭強勁,“求賢若渴”說明城市要迎來新發展。

      育才 產教融合提供人才發展空間

      4月18日17點,23歲的宋思呈從位于夾江縣的某研究所下班,乘上接駁車返回位于樂山主城區的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與同學聚會。

      這是宋思呈入職的第3個月。今年1月,借高校人才定點招聘機會,從核相關專業畢業的宋思呈順利與該研究所簽約入職來到夾江,“這里生活環境舒適,崗位與專業也對口,很安逸。”

      幫宋思呈找到這份“安逸”工作的,是樂山市搭建的政校企三方合作平臺。此前,樂山師范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樂山職業技術學院三所在樂高校與市內重點企業簽訂了《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三方合作協議》;今年,樂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與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正式簽署校地戰略合作協議。其中,樂山市人社部門將整合地方產業資源,聯合學院共建合作平臺,定向輸送符合區域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借助這一合作平臺,樂山構建起常態長效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合作機制,讓育才與留才更加順暢。據介紹,順應樂山打造“中國堆谷”的發展趨勢,僅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就有75名核技術人才順利在樂山就業。

      記者獲悉,4月24日樂山舉辦嘉州英才大會,意在拿出更多誠意為人才落地樂山鋪好路。(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藝茂)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