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兼顧軍事防御和生產生活

    川東村落里的軍防要塞式住宅

    2025年04月24日07:49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川東村落里的軍防要塞式住宅

    在廣安市武勝縣方家溝村,有一座始建于1911年的建筑群——寶箴塞。它依山而建,被中國古建筑專家羅哲文譽為“全國罕有,蜀中一絕之軍防要塞式住宅”。

      這座軍事要塞是誰建造的?為何修建在此?記者來到寶箴塞尋找答案。

      走進寶箴塞西塞正堂,塞墻石壁上刊刻的一篇《寶箴塞記》映入記者眼簾。當時的段氏家族族長段襄臣在文中寫下了修筑寶箴塞的初衷:“武勝縣位于五縣交界處,地理環境復雜、戰略位置重要。與此同時,清末戰火連綿,經歷大規模‘湖廣填四川’,形成自我防護的移民文化。”

      寶箴塞景區負責人肖遠忠介紹,為了庇護子孫繁衍生息、保障一方安寧,段襄臣選擇宅院西側山脊筑塞設防。于是,便有了這座氣勢恢宏的建筑群。

      為什么這座建筑群不叫寨而叫塞?原來,段襄臣充分利用地形,在周圍山梁的最高點選址,用高達10余米的圍墻將住宅與要塞連為一體。同時,借助要塞下大面積的耕地和水源,在圍墻內修建加工作坊和倉庫,兼顧防御和生產生活。

      就這樣,寶箴塞經過段氏家族的多年經營,于1936年建成,具備軍事防御工事和傳統民居兩種功能,其核心區約7.5平方公里,主體構筑物占地1.5萬平方米,塞內有8個天井、108間房間、110道門、124個瞭望孔。

      寶箴塞的建筑材料以條石和木材為主,取材實用、構造樸素。城墻石料最長達6米,墻厚50余厘米,中間用土石夯實,板石鋪面。“整個建筑上萬立方米的用石料,從哪里來,用什么運輸,至今仍是個謎。”肖遠忠說,站在東塞環形通道平臺,從瞭望孔向外望去,數里之外的風光盡收眼底。

      防御性民居里建有戲樓,也是寶箴塞的特色之一。“大家請看,戲樓正面雕刻著各類神仙圖,主人期望用來保護世代平安……”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武勝中學的師生正在進行“寶箴古塞觀蜀中”的研學課,學生們觸摸防御條石,研究菱形射擊孔,對歷史和建筑的好奇溢于言表。

      與同類軍事防御建筑相比,寶箴塞滿足防御工事和生產生活所需的建筑規劃,有著難以模仿的特性。東塞水井藏著逃生通道,石質蓄水池充當消防池;西塞院內有7口石質水缸,充足的水源可作滅火之用。圍墻山塞、碉樓和宅院雖連為一體,形成高度防御的地方民居群落,也能保障各個家庭自由地生產生活,體現了獨特的民防建筑文化。2006年,寶箴塞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芳 任禹舟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海韻)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