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一朵菌帶出多條鏈

    2025年04月23日07:42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朵菌帶出多條鏈

    示范種植

    整合食用菌專業團隊資源,通過引進新優菌種、改良土壤殺菌工藝等舉措,成功探索出適合青川的食用菌種植技術體系,并引導將標準化種植拓展到全域

    打通銷路

    以蔬菜支撐常態化的冷鏈物流通道運營,再讓食用菌等產品“搭上便車”,有利于化解青川農特產品的銷路問題,同時提升物流時效性,降低貨損率

    延鏈補鏈

    除了實現食用菌產業全鏈條生產經營、做優農產品品牌,還將持續深入研判青川縣優勢產業和資源。目前“5+1”“產業+基金”協同發展格局已在青川縣逐步形成

    “室溫32攝氏度,該通風了。”4月15日下午2點,廣元市青川縣三鍋鎮民興村日頭正高,省港投集團青川食用菌產業示范園內的食用菌新優品種實驗室大棚里,56歲的管理員宋庭芳手腳麻利,連忙把外棚棚布卷起來。種了10多年香菇的她,開始學習新技術、新方法,而民興村的食用菌種植也迎來了新的發展。

    2023年8月起,省委、省政府組織開展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省國資委組織省港投集團托底性幫扶青川縣。立足青川所需、港投所能,省港投集團精準謀劃,以青川特色產業——食用菌產業為突破口,創新采用示范種植、打通銷路、延鏈補鏈等方式,托起青川“有根”產業。2024年,全縣食用菌種植面積3.95萬畝,食用菌干品產量1.42萬噸,食用菌產值達到15.6億元,帶動一二三產業綜合產值達到56億元。

    從示范到全域

    探索出食用菌種植技術體系

    從青川高鐵站開車一路向南,1個多小時之后,便抵達民興村。村口立著一個巨大的蘑菇雕塑,上面刻著“中國食用菌之鄉”,提醒人們這里在食用菌產業鼎盛時期的輝煌。

    10多年前,民興村村民就開始種植食用菌,依托龍頭企業建設起食用菌種植園區。然而,因龍頭企業經營不善,當地食用菌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發展也陷入困境,老百姓大多仍采用傳統方式進行種植,基礎設施落后,菌種也沒有更新,增收能力有限。

    繼續往前,驅車直抵山珍大道盡頭,便來到省港投集團與青川縣共建的100畝高標準食用菌種植基地。在食用菌新優品種實驗室大棚里,從省外引進的香菇新品種正在進行種植實驗。

    “大不一樣嘍。”宋庭芳負責照看棚內的香菇,以前,大家都把供香菇生長的菌棒支在地上,而現在,棚內采用層架式栽培,配備了水簾風機和噴淋設施,溫度、濕度等實現人為控制,單棚可放置香菇菌棒5000棒。

    改變從省港投集團的到來開始。2021年,省港投集團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安排部署,定點幫扶民興村,開始謀劃建設食用菌標準化大棚。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啟動后,省港投集團直屬濱水城鄉公司瞄準產業幫扶這一主攻方向,經過充分調研,鎖定食用菌這一有基礎的產業,整合政企多方力量打造特色產業集群。

    “吃水要先挖井。”省港投集團駐民興村第一書記侯勇介紹,集團與青川縣共同投資改造食用菌設施大棚,建成現代化、高標準大棚140余個,對口幫扶建設展示廳和農事服務中心各1個;同時,整合食用菌專業團隊資源,通過引進新優菌種、改良土壤殺菌工藝等舉措,成功探索出適合青川的食用菌種植技術體系。

    不遠處的20余畝羊肚菌示范種植大棚內,采收已近尾聲。示范種植只是開始,如今,省港投集團正引導農戶標準化種植,拓展到全域。

    “羊肚菌附加值高,賣得起價,但種植門檻高、成功率低,村民們有些望而卻步,但現在周邊農戶明顯‘敢種、愿種’了。”三鍋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馬太銳介紹。去年,羊肚菌試種成功,平均畝產達到800斤,省港投集團決定授人以漁,輸出整套種植管理流程和技術服務,帶動村里的種植大戶擴大種植規模,種植面積達到100多畝。

    在省港投集團對口幫扶青川縣展示廳,記者看到,墻上的“羊肚菌種植管理培訓班”橫幅還沒有撤掉。這樣的“授人以漁”已經常態化。省港投集團聯合青川縣政府共建青川縣鄉村振興農民學院,邀請省農科院、集團及青川縣的食用菌種植專家,采用“線上學堂+田間課堂”形式,圍繞食用菌品種選擇、栽培管理等關鍵環節,為種植大戶、返鄉創業人員等提供專業咨詢和技術保障。

    省港投集團幫扶相關負責人透露,除了在種植端發力,他們還將爭做食用菌鏈主企業,健全食用菌產業全鏈條發展機制,推動食用菌標準化、品牌化建設,發展食用菌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等,多層次、多環節增加附加值。

    從小市場到大市場

    拓寬渠道,讓干香菇賣出國門

    “聽說干香菇還賣出了國門呢。”民興村村民口口相傳的這個好消息,與去年從青川出發奔向霍爾果斯口岸的物流專車有關。

    2024年9月,3輛物流專車從青川縣出發,將10噸青川食用菌整車發往霍爾果斯口岸,然后轉運至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分撥倉,再出口到中亞地區。這標志著省港投集團結合自身物貿渠道建立的青川農特產品出口中亞常態化運營通道正式開通,將幫助更多青川產品走出國門。

    從小市場到大市場,省港投集團還在不斷發力。

    4月底,省港投集團下屬港航物流公司總經理張立計劃再次前往青川,與種植戶商量如何擴大訂單蔬菜種植規模。今年,省港投集團在青川縣木魚鎮啟動50畝訂單蔬菜種植,通過“前端基地直采+中端冷鏈運輸+末端分揀銷售”的城鄉冷鏈物流模式,讓青川產蔬菜直達銷售市場。

    此前,這一模式的可行性已在阿壩州金川縣等地得到驗證。省港投集團在金川縣落地的城鄉冷鏈物流(金川)直采基地項目,通過種植“四季草莓”,填補了夏季新鮮高品質草莓國內市場的空缺,2024年金川項目用工800余人次,通過土地流轉實現每畝增收約1000元。

    “青川、金川這樣的欠發達縣域,菌類、鮮果、蔬菜等農特產品對外流通需求不集中,如果不統籌運輸,容易造成冷鏈車空載,增加物流成本。”張立表示,以蔬菜支撐常態化的冷鏈物流通道運營,再讓食用菌等產品“搭上便車”,有利于化解青川農特產品的銷路問題,同時提升物流時效性,降低貨損率。

    此外,省港投集團還通過搭建平臺、線下展銷等方式,拓寬青川農特產品通向更大市場的渠道。由省港投集團搭建運營的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川府農博青川館,目前已上架特色農產品127款,入駐商家35家;在南充鳳儀灣水鎮商業街綜合超市等多個項目布置青川農特產品展柜,常態化展示青川農特產品;組織青川黑木耳、椴木香菇、長裙竹蓀等青川農特產品參加土耳其四川特色產品展、四川農業博覽會等展會。目前,省港投集團通過線上線下平臺,已幫助銷售青川農特產品約290萬元,簽訂食用菌意向采購訂單2100萬元。

    “今年還將進一步拓寬物流渠道。”省港投集團幫扶工作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推動“川府農博青川館”等線上平臺和青川—成都冷鏈運營專線、農產品出口中亞通道運營,助力青川縣農特產品出川出海,實現優質優價。

    從一朵菌到多條鏈

    不斷挖掘更多優質項目資源

    “到時候你在大棚里看到的香菇菌棒,將不再產自外地,而是扎扎實實的‘青川造’。”快分別時,侯勇邀請記者明年再來民興村看一看。

    侯勇口中的項目,是省港投集團和青川縣政府、東西部協作等幫扶力量協同推進的現代化食用菌菌棒工廠。工廠選址青川縣木魚鎮,一期規劃占地面積60畝,年產500萬棒菌袋(棒),通過開展“菌種繁育—菌袋(棒)生產—出菇示范—產品銷售”全鏈條生產經營,為當地批量化提供優質菌袋(棒)和商品菌。

    “目前項目已完成土地獲取、場地平整等工作,正在進行施工圖設計和設備選型,預計明年投產。”省港投集團直屬青川發展公司副總經理梁飛透露。

    2024年9月12日,省港投集團在青川縣落地二級公司青川發展公司,專門開展托底性幫扶工作,注冊資本1億元。“青川發展公司將發揮投資者、協調者和‘筑巢者’的作用。”青川縣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倩表示。

    最近,李倩和梁飛忙著協調省港投集團所屬相關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物流企業遷往青川縣的有關事項,前者有助于解決食用菌等農業產業發展的基礎動力問題,后者作為冷鏈物流龍頭企業可幫助運輸和銷售青川縣食用菌等農特產品,打通產業鏈上下游。

    除了實現食用菌產業全鏈條生產經營、做優農產品品牌,省港投集團還將在青川做強礦產資源開發。今年3月,省港投集團在青川縣獲取了一宗優質礦產資源,下一步將以該礦權為基礎,充分發揮自身綜合物流貿易優勢,有效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推動礦產資源“產運貿一體化”建設運營,助力青川縣將資源優勢轉換為發展優勢。

    2025年,省港投集團規劃的“5+1”“產業+基金”協同發展格局已在青川縣逐步形成。“5”,是指現代農業產業集群、鄉村振興物流基地等5個產業項目;“1”,是指與青川縣共同組建的一只產業振興基金,為產業發展賦能。同時,省港投集團還將持續深入研判青川縣優勢產業和資源,不斷挖掘更多優質項目資源,探索企地合作新模式,在青川縣盡快形成標志性項目和投資實物量。(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露敏)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