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春行田野”:“三春”之季看農時“三變”

    2025年03月23日06:57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三春”之季看農時“三變”

      借勢“造血”,邛崍市夾關鎮茶旅融合讓萬畝茶園“點綠成金”;智能立體育秧機將育秧工作從田間搬進工廠,大邑縣安仁鎮新福社區提升春耕“含科量”;稻鄉漁歌現代農業產業園帶動大邑縣盤活利用閑置資產……現下正值春茶上市、春耕生產、春花盛開時節,成都農業農村正經歷哪些變化?

      3月20日至21日,農業農村廳主辦的“春行田野”2025年媒體采風活動舉行,記者來到成都邛崍市、大邑縣,走進春日里的鄉村田野尋找答案。

      一變看春茶

      茶旅融合讓“點綠成金”成為可能

      夾關鎮擁有規范化生態茶園2.4萬畝,茶產業是其特色產業,當下正是黑茶開采時節。不過,除了黑茶上市,這個春天,夾關鎮還將迎來一件“新事”——茶鄉之秀林盤民宿集群項目第一家民宿將于5月開業。

      為什么要發展民宿?“夾關鎮的邛崍黑茶品牌還不夠響亮、產業附加值也還不夠高?!眾A關鎮相關負責人說,該鎮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情況在前些年迎來轉機。依托全國首批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項目——邛崍市白沫江水美鄉村生態綜合體項目,夾關鎮在實施河道水生態綜合治理,提升水資源品質和景觀風貌的同時,還借項目打造騎行綠道等,梳理當地茶文化資源,推出茶田露珠等茶旅融合生態價值轉換新場景。

      “我們趁勢而為,在夾關鎮境內的3個騎行驛站分別引入餐飲、露營、民宿等業態?!眾A關鎮相關負責人說,試點工作已搭建好產業發展的“基礎骨架”,夾關鎮要主動出擊“自我造血”。

      規整茶園布局打造“大地景觀”、推出采茶制茶研學體驗項目、解鎖古鎮茶飲消費新場景……上述負責人介紹,夾關鎮通過茶旅融合,讓“點綠成金”成為可能?!靶軤I片區的3村2社區連片發展,2024年集體經濟收入約246萬元,較2023年增長超140%。”

      “茶旅融合特色發展之路不僅提升了當地茶產業的附加值,還能幫助打響邛崍黑茶品牌?!背啥际袏A關鎮百態運營文旅有限責任公司運營總監李躍輝說。

      二變看春耕

      智能立體育秧機提升“含科量”

      擺盤、鋪底土、澆水、播種、蓋面土……3月21日上午10時,在安仁鎮新福社區錦谷麥香種植專業合作社內,隨著自動播種機的運轉,一個個秧盤成品被迅速制作完成?!?分鐘就能完成92盤育秧播種任務。這92盤種子出苗后,可以滿足22畝地栽種需要。”該合作社成員彭文吉介紹。

      自動播種速度提上來了,育秧效率也得跟上?!皞鹘y水稻育秧依賴人工在田間作業,不僅需要大量勞動力,還需占用一定面積的育秧田,生產成本不低。”錦谷麥香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曉成說,今年情況有所不同,合作社新建成的智能育秧中心,引入3臺智能立體育秧機,將水稻育秧工作從田間搬進了工廠?!把肀P被送到育秧中心,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經過20天的培育,秧苗生長至2厘米左右,就達到了移栽標準?!?/p>

      育秧中心如何控制溫度和濕度?“可通過手機APP實現遠程調控?!崩顣猿商统鍪謾C,給記者展示了APP的功能界面:1號泵清水、風機2組……只需根據溫濕度實時監控數據的提示,按下對應的按鍵即可。

      據介紹,該育秧中心正在進行最后調試,預計4月就能正式投入使用。“育秧中心現在已做好地膜、育秧盤、肥料、農藥以及育秧育苗所需的營養土等物資儲備工作?!毙赂I鐓^黨委書記胡永洪介紹,社區還及時添置和檢修春耕春播所需的旋耕機、平整機、播種機、插秧機等農機,保證春耕順利進行。

      三變看春花

      “花經濟”盤活利用閑置資產

      體驗油菜花主題的植物拓印、攤油菜花煎餅、做油菜花手工皂、坐在油菜花海里烤肉……目前,大邑縣稻鄉漁歌現代農業產業園內春意盎然?;êE赃?,坐落著許多白墻灰瓦風格的村舍、民宿、小店。不過,其中一間名為“柿子小院”的農家樂看起來有些不同——依然保留著黃土墻。原來,這是由一座閑置農房改造而來。

      2021年,來自安徽的陳含旭在園區內經營低空飛行項目。得知產業園內這座閑置農房正在招租,他便與園區管理運營方四川省稻鄉漁歌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租賃合同。

      實際上,陳含旭看中的這套農房,是產業園在開展農房騰退工作時刻意保留下來的。“在做園區整體規劃時,我們看中農房的四合院結構、農房前的這棵柿子樹以及它坐落在油菜花田旁的區位優勢,覺得可以圍繞這座農房的特色,發展一個農文旅項目?!彼拇ㄊ〉距l漁歌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專員植瀚樞介紹。

      “房屋剛租下時,這里還是荒地和危房。”陳含旭說,他將農房改造為一家集餐飲、茶飲、休閑于一體的農家樂,每月店內流水的10%作為租金支付給四川省稻鄉漁歌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而已搬至大邑縣城生活的農房原住戶,則定期從該公司收取農房租金。

      從這座閑置農房改造中獲益的,還有柿子小院店長唐紅梅。唐紅梅是當地村民,2021年,在外地從事過民宿、餐飲等工作的她選擇回鄉就業。“現在騎車3分鐘就能從家到店工作,在家門口就有錢賺?!?/p>

      四川省稻鄉漁歌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產業園通過“合作+分紅”等方式,共盤活利用閑置老村委會、閑置宅基地、廢棄水電站等6處集體資產,帶動集體經濟一次性增收190萬元、持續增收13.5萬元/年,并吸納當地200人以上就業創業。(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尹夢奇)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