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劍閣:“科技鐵牛”犁出烤煙新時速??

春耕時節,在四川省劍閣縣劍門關鎮千畝煙田里,3臺旋耕機劃開土地,鋼鐵犁鏵翻涌泥浪。“往年這時候要雇二十幾個幫工,現在3臺‘鐵牛’3天就能干完。”煙農羅關平駕駛新式起壟機穿梭作業。
面對42%山地煙田的客觀條件,劍閣縣創新構建三維分類管理體系,將煙田細化為山地、丘陵、平地3類,配套12種專用農機。武連鎮煙農鄧文海使用山地小型旋耕機,20畝坡地實現單日作業,效率較人工提升6倍;漢陽鎮通過“小田并大田”土地流轉,將137塊零散煙田整合為標準化片區,中型農機日作業量達25畝,畝均成本從90元降至60元。同時,全縣建立三級調度體系,調配280套農機具組成5支服務隊實時監控作業數據,讓“鐵牛”精準適配土地脾性。
此外,劍閣縣還以縣農機服務中心為樞紐,推出“需求訂單-服務清單-第三方驗收”的三單制管理模式。漢陽鎮試點區域實現2小時響應、24小時到位,較傳統模式縮短等待周期48小時;劍門關鎮梁山村千畝示范田采用“全程機械化”服務,大型旋耕機日作業量達30畝,畝均成本降低200元;姚家鎮通過零散地塊整合,大中型農機使用率從15%躍升至37%。目前全縣農機綜合作業效率提升20%,機械成本下降30%。
“深耕打破犁底層,煙根扎得深才能長勢好!”在漢陽鎮春耕現場會上,50余名煙農通過“理論+實操”更新種植理念。劍閣煙草部門組建“金葉國手”講師團巡回宣講,春耕小分隊發放700余份技術手冊,各煙點開展21場培訓覆蓋700余人次。劍門關鎮創新舉辦“春耕擂臺賽”,將整地質量量化為積分,17個種煙村展開激烈比拼。
截至3月19日,280余套農機具高效運轉,土地深松、旋耕、起壟等工序無縫銜接,機械化整地率達75.9%,較上年提升12個百分點。云開霧散的青山間,現代農業機械的轟鳴聲,正為秦巴山區特色農業轉型升級奏響奮進樂章。(王凡、楊中元、王鵬、實習生吳美玲)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