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影戲劇工作坊

手影戲歷史悠久,最早的記錄是南宋耐得翁所著的《都城紀勝》,其中十四門之一的“瓦舍眾伎”中有文字記載“手影戲”。 手影戲與同為影戲的皮影戲比較,更為靈活、簡便,一束光、一面白墻、一雙巧手足矣!藝術家憑借一雙靈巧的雙手和靈活的姿態,就能演繹出一段動人心弦的故事。手影戲最初為民間小游戲,現如今,手影藝術家們結合各類藝術的表現形式以及現代科技、燈光等,成功地將手影戲發展成為了一門藝術,逐漸從民間走向舞臺,走向全世界。
為傳承和發展手影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增強學生觀察力、創造力和想象力,西南財經大學附屬小學成立了“手影戲劇工作坊”。工作坊邀請了國家知名手影傳承人——向英老師及其團隊開設手影課程,并特聘四川省美術教研員馮恩旭老師、青羊區美術教研員匡敏老師、青羊區少年宮柏恒主任等為藝術顧問,在各位藝術家、專家的指導和帶領下,工作坊落地見效。
打造空間,建設手影戲工作室。學校根據手影表演的需求,設計和改造了專門的場地,讓非遺傳承人有條件展示和傳授他們的技藝,讓學生有機會了解、接觸和嘗試手影戲。
成立團隊,培養手影戲傳承人。工作坊招募有興趣或有天賦的學生,進入手影戲興趣班,為手影戲的傳承和發展注入新活力。非遺傳承人進校授課,面對面指導,成員學習手影基本動作、表演技巧、編劇以及簡單手影戲道具的制作。學校在手影興趣班的基礎上成立了 “小小手影表演家”團隊,自創自導自演戲劇。打籃球、跳舞、做早操、讀書……有趣的校園生活以剪影的方式展現。《龜兔賽跑》《白鵝一家》《送禮物》等等故事在光影之下展現不一樣的奇妙。根據學校建校歷史和辦學宗旨為主線創作的影視作品《朝著光的方向》更是在四川省第十七屆校園影視教育成果展示活動中榮獲校園綜合類“春蠶獎”。
參加活動,宣傳手影戲文化。工作坊自成立以來,積極參加各級各類非遺展覽、表演、講座等活動,并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宣傳欄、進社區等渠道進行宣傳,提高大家對非遺的認識和保護意識。工作坊受邀參加青羊區“非遺在社區”系列活動,校長張幼齡代表學校與意大利切奇納藝術學校進行了友好學校合作簽約。工作坊作為成都市青羊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成果”的代表之一,在“2023亞洲教育論壇年會”進行了展示,與會嘉賓高度稱贊,認為這是對美育、勞育更深入的理解和創造性實踐。手影課《光影之間》在“中小學生人文素養提升”項目活動中,采用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方式,連線千里之外的意大利,在光影之間傳遞情誼,讓光影跨出國門,走向世界。
手影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展現中華文化,西南財經大學附屬小學將繼續以“手影戲”為發展特色,演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