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上陣“母子兵” 民兵母子倆奮戰(zhàn)在抗震救災一線

    2022年09月10日16:09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民兵查看群眾受傷情況。康定市人武部供圖
    民兵查看群眾受傷情況。康定市人武部供圖

    在地震災區(qū),有這樣一對并肩作戰(zhàn)的母子民兵。44歲的母親呷讓拉姆,是康定市榆林街道民兵應急排排長;20歲的兒子洛讓扎西,是排里的衛(wèi)生員。地震發(fā)生后,兩人第一時間根據(jù)康定市人武部安排加入民兵突擊隊,同時來到震中所在地瀘定縣磨西鎮(zhèn),堅守在受災嚴重的共和村。

    洛讓扎西是康定市民族醫(yī)院的實習生,今年7月,洛讓扎西剛參加完市人武部組織的民兵集訓,為期12天的訓練不僅讓他練強了本領,也讓他明白了“民兵”二字背后的責任與含義。地震發(fā)生后,他立即主動請纓,申請和母親共同出戰(zhàn)。

    換上迷彩服,背上軍挎包,洛讓扎西跟隨大部隊出發(fā)了。一路上余震不斷、落石不斷,高壓線折斷后發(fā)出的焦臭味沖刺著鼻腔,行進的車輛幾次被阻塞的道路逼停。他們一邊清理路障,一邊艱難行進,終于于地震當晚8時30分到達磨西鎮(zhèn)。

    此時,隨人武部先遣隊率先出發(fā)的呷讓拉姆已于傍晚6點到達磨西鎮(zhèn)救災指揮部。母子二人匯合后,來不及說上幾句話,便投入到不眠不休的戰(zhàn)斗中。

    震后,共和村被磨西河和貢嘎山隔絕成了一座“孤島”,進出的道路和橋梁完全損毀,人員、車輛均無法通行。

    為盡快展開救援,9月6日中午,母子二人隨突擊隊通過溜索渡過磨西河,從貢嘎山山腳翻山走小路向共和村前進,歷時4小時終于到達共和村。

    因距震中僅幾公里,共和村的山體到處是塌方、落石。所謂的小路,是民兵進村時才臨時踩出來的,有的路段寬度不足30公分,兩邊都是滑坡形成的懸崖;有的路段腳下已經懸空,旁邊的山體也已開裂,幾噸重的巨石松動后懸在頭頂,人員必須貼著石頭通過;有的路段必須手腳并用,才能勉強攀爬通過。一遇余震,山上都是“砰-砰-砰”的滾石聲和滑坡的揚塵。

    呷讓拉姆和洛讓扎西母子在共和村連續(xù)奮戰(zhàn)72小時,與突擊隊成員通過直升機緊急轉運1名臨產孕婦,救治傷員10多人;得知有游客滯留后,他們又護送游客26人安全轉移,期間,民兵背負小孩通過磨西河的視頻廣為傳播。直至9月9日,轉移傷員、安置群眾等任務完成后,才同隊員一道,依令撤出共和村。

    “在整個救援過程中,扎西特別有耐心,不僅熟練幫助受傷群眾處理傷口,還陪他們聊天疏導情緒,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康定市人武部政委賴永剛如是評價。

    “這幾天印象最深的,是9月6日下午,村民一見到民兵,眼淚嘩地就流下來了;還有村民看到我們吃干糧,悄悄把豬殺了,做了肉菜給我們送過來,那一刻,覺得能當民兵太榮幸了!”呷讓拉姆談起救災的場景時,眼里閃爍著淚花。(王凡 陳永富 冉培宗 稅穎)

    (責編: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