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立園滿園”蹲點記:“無形質產”變“真金白銀”

    人民網 趙祖樂
    2025年08月15日16:1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做夢都沒想到,公司多年來積累的質量認證、培育的首席質量官這些‘軟實力’,真能換來1000萬元‘真金白銀’。”四川興輝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輝騰”)總經理文海激動地說。

    依托成都市金堂縣創新推出的“質量增信+”融資模式,在沒有任何抵押物的情況下,興輝騰不僅通過工商銀行金堂支行快速獲批貸款,授信額度翻倍,利率還降低了0.6個百分點。“這筆錢真是‘及時雨’,讓我們敢接大單、敢投創新,大口徑、高壓力復合管材研發立刻提速,預計新產品年內面市可新增銷售收入3000萬元。”文海對前景充滿信心。

    興輝騰的“無形質產”變“真金白銀”,正是成都市市場監管部門深入開展蹲點服務“立園滿園”行動,引導金融活水澆灌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

    40個質量要素助力企業“點質成金”

    融資難、融資貴,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瓶頸。許多企業雖有技術實力和創新成果,卻因缺乏足額抵押物,難以獲得足夠資金支持。如何讓“輕資產、缺抵押”的科創型中小企業搭上金融快車?這是成都市市場監管局金堂片區工作隊在園區蹲點走訪時聽到的最迫切呼聲。

    企業有所呼,服務有所應。片區工作隊聯合金堂縣市場監管局一頭扎進金堂經開區、成阿工業園區等生產一線,“零距離”把脈企業成長的煩惱與資金的“饑渴”;同時,密集對接縣域內11家主要銀行機構,共同探尋“質量+金融”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經過反復調研、磋商、論證,最終在金堂這片試驗田上,創新性地構建出“質量增信+”融資模式,為全國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推動質量信用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貢獻了寶貴的“成都解法”。

    “我們最大的突破,是讓企業質量這個‘軟指標’變成銀行授信的‘硬通貨’,而且無需銀行‘另起爐灶’開發新產品。”金堂縣市場監管局標計質量室主任吳昕潔一語道破關鍵。該模式將精心梳理的40項質量要素——涵蓋質量信用、質量管理、質量品牌、質量基礎、質量創新等多個維度——量化為評估因子,其結果可直接嵌入銀行現有的“智造貸”“園區E貸”“經營快貸”“集群E貸”等40余個信貸產品的授信流程,實現授信額度的“疊加倍增”。

    “‘質量增信+’的生命力,就在于‘標準化、易操作、低成本、高效益’,精準擊中了銀企雙方的痛點。”中國工商銀行金堂支行副行長秦莉深有感觸,“這40個質量要素像一把精準的‘尺子’,幫我們穿透分析企業的真實實力和發展潛力,破解了信息不對稱的老大難。現在,我們敢貸、愿貸,而且能貸得更準、更安心。”這套模型為銀行識別企業的“隱形資產”提供了可靠標尺。

    對企業而言,該模式則意味著融資門檻降低、融資額度提升。“我們是典型的‘輕資產’科技企業,核心是技術和專利,手握300余項自主知識產權和創新成果,參與起草10余項國家、行業、團體標準。目前,公司幾個重點研發項目已完成小試、中試,后續大規模的工程化驗證還面臨較大資金缺口。通過傳統方式貸款需抵押或擔保,成本高、周期長,給企業發展帶來不小的困難。”金堂經開區“小巨人”企業成都美富特膜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梁紅波介紹。

    “這次市場監管部門蹲點服務進園區,帶來了‘質量增信+’新模式。我們對照《金堂縣質量融資增信要素表》自評得分很高,立即向銀行申請。原來預估1000萬元,在質量要素‘加持’下,額度提升到了1500萬元,現已進入審批尾聲。這筆‘雪中送炭’的資金到位,能讓我們重點研發課題和全自動新產線立刻啟動,堅定走‘技術+質量’雙驅動路線。”梁紅波表示,今年還要力爭質量要素得分再突破、再提升。

    超11億元金融活水精準滴灌“立園滿園”

    在成都市市場監管局金堂片區工作隊相關負責人看來,該模式更深層的意義在于構建了“質量提升-融資便利-再投入提升”的良性循環。企業為獲得更高融資額度,必然持續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和質量競爭能力;而獲得資金支持后,又能反哺質量提升和技術創新,從而激活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實現“政府培育質量、企業重視質量、金融機構認可質量”的良好格局。

    “金堂模式”在蹲點服務“立園滿園”行動的沃土中已結出碩果。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前期試點的9家金融機構,通過“質量增信+”模式已發放貸款160余筆,總金額高達11.27億元。經優化提升后,8月起,該模式將在金堂縣11家金融機構的40余個惠企金融產品中全面鋪開。企業憑借質量水平、品牌價值、創新能力等“軟實力”,將源源不斷獲得銀行授信的“硬支持”,金融活水正加速涌向產業園區。

    成都市市場監管局金堂片區工作隊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局將積極對接省市數據平臺,推動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質量信用數據向金融機構安全、合規開放,力爭實現在線評估并建立統一的“企業質量信用檔案”。

    同時,該局還將系統總結提煉評估模型核心指標、權重設置及操作規范,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準化手冊,力爭在更大范圍、更多園區試點推廣“金堂經驗”,讓企業的質量信譽切實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發展動能,為產業園區“立園滿園”注入澎湃的金融活水與質量活力。

    據了解,當前,為期3個月的成都市市場監管領域蹲點服務“立園滿園”行動正持續打響。此次行動聚焦“3+22+N”產業園區,圍繞注冊審批、質量技術、知識產權、食品藥品4類重點領域,暢通“精準收集—蹲點研判—分類解決—賦能園區”閉環路徑,著力解決一批園區企業發展訴求,分類推出一批市場監管賦能園區事項。

    截至目前,成都市市場監管領域蹲點服務“立園滿園”行動11個片區工作隊深入31個園區開展了33次走訪調研,已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52個,助推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