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丨探訪高溫天氣下的“深冷航母”

8月初,正值中伏天氣,記者在四川省鹽亭縣深山里卻看到了一幕“冰火兩重天”的景象——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鹽亭天然氣處理廠的建筑墻面已熱得燙手,但廠區里一艘“深冷航母”卻在酷暑中連續奮戰,產出多種寶貴的能源產品。
鹽亭天然氣處理廠航拍全景。鹽亭天然氣廠供圖
今年7月初,國內首座天然氣全鏈條多工況深冷處理廠——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鹽亭天然氣處理廠全面投產。
“我們的工作是將天然氣在零下170℃的極寒溫度中‘大卸八塊’,一次性煉出多種高附加值產品。”處理廠特級技師文聯勇說,因為工廠生產線具有多元化處理、多產品產出的綜合能力,像航母一樣是一個“全能戰士”,所以被稱為“深冷航母”。
鹽亭天然氣處理廠脫水塔。實習生張皓馨攝
“這條生產線,每天可以產出400萬戶居民需要的燃氣量。”文聯勇介紹,處理廠采用自主研發的天然氣深冷多聯產“工藝包”,可以在從常溫到接近絕對零度的多個溫度區間內,液化分離出商品天然氣、乙烷、LPG、穩定輕烴、LNG等7種 “寶貝產品”。“它是國內首個技術路線最長、工藝最復雜、功能最齊全、產品種類最多的全鏈條多工況深冷處理廠,整體技術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
“降溫就像下樓梯,一次就能下完當然最好。過去沒有這個全鏈條,就不能一次性下到樓梯最底、得到更多的產品。”說到這個“工藝包”的好處,文聯勇以“下樓梯”作了比喻,“現在可以一路下到底,在各個溫度臺階上獲得不同的產品,把天然氣原料的價值‘吃干榨凈’。”
鹽亭天然氣處理廠乙烷儲罐。實習生張皓馨攝
好處還不止這些。他說,在以前的處理模式下,一些高價值的成分不能分離出來,就隨著天然氣一起燒掉了,就像把金子當鐵賣了一樣。而現在,“金有金價,鐵有鐵價”,能源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這套新的工藝系統,可以把天然氣資源綜合回收率提升至95%,幾乎完全利用。”
鹽亭天然氣處理廠乙烷回收冷箱。實習生張皓馨攝
據悉,處理廠投產以來,天然氣處理量日漸增加,產出產品不斷增多,目前正在按照設計產量持續穩定地運行。(記者劉海天、記者王波、實習生張皓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