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殷墟瑰寶特展亮相成都雙流 司母戊鼎入川首展引關注

    2025年08月06日09:38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成都8月6日電 (趙祖樂、實習生王雨欣)8月5日,“殷墟瑰寶——禮器中的秩序與信仰”文物特展在成都雙流區廣都博物館正式啟幕,開展首日吸引近200名文物愛好者觀展。作為打造“千年廣都、活力空港”文旅名片的重要舉措,此次特展免費向公眾開放,展期將持續至今年11月。

    展覽精選安陽博物館藏殷墟文物百余件,涵蓋青銅器、甲骨、玉器三大類,其中一級文物3件、二級文物43件。

    司母戊鼎(復制)。雙流區委宣傳部供圖

    司母戊鼎(復制)。雙流區委宣傳部供圖

    本次特展最受期待的當屬被譽為國之重器的司母戊鼎,又稱后母戊鼎。據了解,該鼎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陽武官村,是商代晚期的青銅禮器,鼎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重達832.84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銅器,被譽為“青銅器之王”,現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此次展出的司母戊鼎是上世紀70年代在原鼎上1:1翻模復制的,雖然是復制品,但其后為了保護文物再無此等精致的復制件。

    展覽以“器以藏禮”“兵戈王權”“天人之際”三大主題單元展開:“禮樂密碼”通過青銅食器與酒器組合,揭示商代“食器示等級,酒器辨尊卑”的社會秩序;“王權象征”以青銅亞丑鉞等兵器及甲骨卜辭為證,展現“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統治邏輯;“天人媒介”則通過玉琮、卜甲等文物,呈現商人“以玉通神,占卜問天”的信仰體系。

    特展采用主題分區、多媒體互動裝置、圖文解說等多種形式,生動解讀商代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天文歷法及手工業發展,讓千年文物“活”起來,為觀眾帶來沉浸式的文明體驗。開展當天,安陽博物館黨支部書記、館長李晶還以《三千年前的中原和古蜀》為題舉辦講座,講述殷商文明與古蜀文明的碰撞如何構筑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格局。

    市民參觀特展。雙流區委宣傳部供圖

    市民參觀特展。雙流區委宣傳部供圖

    “殷墟文物與四川出土的古蜀文物在紋飾等方面存在相似性,這正是中華民族文化從多元走向一體的生動體現。”“殷墟瑰寶”特展策展人、雙流文物局考古專家李國如此闡釋展覽的深層意義。李晶也表示,殷墟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其文物代表著中國古代青銅文明的巔峰;雙流古稱廣都,有2300多年建城史,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讓更多成都市民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參展市民對展覽贊譽有加。市民杜小艷帶著孩子參觀后,特別認可甲骨文展區:“放大的甲骨拓片讓孩子能清晰看到每一道刻痕。”學生袁紫沛則為青銅器紋飾驚嘆:“比頭發絲還精細,三千年前的工藝太神奇了!”市民張穎也認為,這樣的文化之旅讓孩子真切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意義非凡。

    據悉,以本次特展為引,空港科創集團將啟動瞿上田園“秋季文旅融合消費季”。計劃開展主題公益講座活動4場,打造“開學第一課”“我和‘殷墟瑰寶’有個約會”系列主題研學活動,讓青少年在田野間溯源文明根脈;開展“廣都市集”,推出青銅器、甲骨文等系列特色文創產品,豐富游客觀展體驗;策劃古蜀豐收節、國慶露營節等主題活動,展現瞿上大地農業景觀。“我們正積極構建‘展學游購’一體化消費場景。”空港科創集團文旅公司副總經理陳霞表示。

    觀展指南

    展期:2025年8月5日至11月10日

    地點:雙流區廣都博物館臨展廳

    開放時間:9:00-17:00(16:30停止入館 | 周一閉館)

    預約:免費

    通過“成都市雙流區廣都博物館”微信公眾號預約:點擊菜單欄【服務】-【活動預約】-【門票預約】(同一證件每個參觀日限約1張門票)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