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列賓藝術珍品亮相國博

![]() |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賓藝術特展”現場。 |
近日,“涅瓦河畔的遐思——列賓藝術特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展覽呈現了92件油畫和素描作品,系統梳理這位巡回展覽畫派巨匠的藝術生涯,揭示其創作中“理性與激情共生”的美學邏輯,為觀眾打開一扇理解俄羅斯文化藝術的窗口。
列賓是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繪畫的巔峰代表畫家,被譽為俄羅斯民族藝術的“視覺詩人”。他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廣闊的視野,冷靜如實地勾勒出19世紀俄羅斯民族的命運畫像和精神圖譜。
中國國家博物館策展人、研究館員鄭艷介紹,作為“中俄文化年”的重要活動,本次展覽匯聚了俄羅斯特列季亞科夫畫廊和俄羅斯國家博物館的珍藏,是國內迄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列賓特展,《1698年的索菲婭公主》《庫爾斯克省的宗教行列》《意外歸來》《薩特闊》等多幅列賓代表作首次來華與中國觀眾見面。
展覽分為“河畔船歌:藝術之旅的開始”“廣袤大地:現實主義的求索”“時代史詩:民族靈魂的光輝”“暮色沉思:晚年的自由之境”四大篇章,其中包含8個列賓重要作品的創作群組,揭示從田野寫生到作品完成的全過程,以直觀的方式讓觀眾感受列賓嚴謹的創作邏輯。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中國觀眾最熟悉的列賓名作。此次展出了纖夫肖像速寫、場景素描、油畫小稿等,勾勒出這幅杰作的誕生歷程。1868年,在圣彼得堡皇家美術學院讀書的列賓在涅瓦河上第一次見到纖夫,萌生了創作這一主題的想法。5年后,他完成了享譽世界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纖夫涉水》油畫小稿作于1872年,是列賓第二次考察伏爾加河后創作的最后一件作品。這幅畫作在構圖上進行突破性的造型處理——纖夫行列不再是遠景中的蜿蜒隊列,而是以沖破畫面空間的姿態徑直向觀者走來。
列賓自19世紀70年代末返鄉后,開始構思一幅展現行進中宗教隊伍的鴻篇巨制。1881年—1883年創作的布面油畫《庫爾斯克省的宗教行列》,長285.5厘米、寬178厘米,是此次展覽中尺幅最大的作品。通過描繪緩慢行進的隊伍,列賓以凝練而細膩的筆觸刻畫出俄羅斯社會的眾生相。
列賓善于以肖像畫為時代留影,他為朋友、家人所作的肖像畫里蘊藏著巨大的魅力。作家屠格涅夫、果戈里,畫家克拉姆斯科依,化學家門捷列夫,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展覽中呈現了列賓繪制的同時代名人肖像,并打造多媒體互動專區,邀請觀眾走進藝術大師的“朋友圈”。
列賓與托爾斯泰長達30年的友誼催生出多幅畫像,1887年所作《列夫·托爾斯泰肖像》被認為是其中最杰出者,表現出這位文壇巨匠、“農民伯爵”的獨特氣質和精神魅力。這幅肖像繪于亞斯納亞·波利亞納莊園,托爾斯泰在這里出生并度過了一生。在畫作中,托爾斯泰的面部特征得到了傳神的表現,專注的目光仿佛在審視他的對話者。
1900年起,列賓定居于圣彼得堡附近庫奧卡拉的佩納特莊園,此處成為他后半生的居所與畫室。20世紀初,列賓受托創作巨幅群像《1901年5月7日國務會議百年慶典》及系列草圖,呈現81名國務成員,堪稱俄國藝術史獨特之作。此次展出的《伊凡·高列梅金和尼古拉·蓋拉爾德肖像》即是系列草圖之一,敏銳捕捉到了兩位政治家的對話瞬間。在展覽最后一個單元,策展團隊還精心復原了列賓晚年居住的佩納特莊園畫室場景,成為觀眾拍照打卡的空間。
展覽將持續至2026年1月11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