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添五彩:火把為筆畫天地,彝繡作畫寫人間

在涼山這片土地上,文化與旅游的結合正變得越來越緊密,彝族火把節是其中的一項重要活動。每到火把節,涼山各地群眾點起火把,載歌載舞,盡情享受節日的歡樂。這樣的場景,不僅讓游客感受到彝族文化的獨特魅力,也為當地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火把節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涼山文旅融合的新大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探索和體驗。
火把節狂歡夜現場。西昌融媒體中心供圖
活動創新:傳統節慶的現代表達
今年火把節期間,西昌市的豐富活動安排令人矚目。7月18日晚,開幕式在西昌市星月湖公園盛大開場,分為《火之源》《火之燃》《火之夢》三大篇章,融合歌舞表演、非遺展示等多元藝術形式,將彝族傳統文化精髓與現代審美理念創新融合,為游客呈現視聽盛宴。
火把節點火儀式。西昌融媒體中心供圖
美好祝愿言畢,火把瞬間燃起,熾熱的火焰如金色浪潮般涌向夜空。會場瞬間被點亮,歡呼聲與火光交織,將活動氛圍推向極致。
航天大道化身“文化星河”,17縣(市)的隊伍攜特色文化在此集結。三大主題展示區如繁星點點,摩梭舞裙、藏族經幡、彝族銀飾等元素交織出涼山文化的璀璨圖景。在莊嚴而熱烈的點火儀式中,現場游客的熱情被瞬間點燃,長達4.8公里的狂歡走廊化身歡樂的海洋,88個火堆被同時點燃,將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晝。彝族同胞身著絢麗服飾,與各地游客手持火把,組成流動的“火龍”矩陣。眾人圍攏火堆,跳起達體舞,火光映紅每張笑臉,西昌瞬間化作火與歌的夢幻之城。
商旅共進:經濟活力的激發引擎
在火把節期間,西昌市創新打造了多樣化的“主題集市”,成為文旅融合的一大特色。以“火把夜·彝風百味民俗集”為例,該活動在奧特萊斯廣場開展,采取“非遺+商業空間”的形式,為傳統節慶注入新的活力。
在集市現場,游客不僅參與彝族傳統體育項目,還可在特產區選購涼山州各地的特色農產品,全方位感受民族風情。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撕拉片”服務,游客身著彝族服飾參與火把巡游時,能隨時記錄精彩瞬間。這種創新模式不僅使游客深度體驗彝族文化,也為當地經濟注入新動力,有效推動了相關產業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全域布局:空間拓展的融合格局
此次火把節系列活動,其影響力和覆蓋面不僅局限于西昌一地,而是遍布涼山全域,形成了一幅全方位、多層次的文旅融合畫卷。在大石板古村,游客可以沉浸式觀賞彝族婚俗“迎親、送親”全流程,身臨其境地體驗傳統彝族婚俗的獨特魅力,與當地居民一同享用壩壩宴;而在火舞缸窯·非遺嘉年華活動,磨爾秋、火壺等民俗體驗與網紅美食、文創集市相結合,傳統的民俗文化與現代的商業元素在這里相互碰撞,激發出新的活力。
彝繡文創產品。市民駱振軒攝
在“唐風彝韻·潮燃西昌”第二屆唐潮國風文化季活動里,國風主題演出與夏季集市等多種業態相互交融,為游客帶來別樣的感官盛宴。而聽濤谷的山野火把節及月色里的湖畔火把節,更是將火把節的熱烈氛圍持續加碼。在涼山的很多角落,游客都能感受到火把節的獨特魅力,充分挖掘各地資源,實現多點開花,打破了地域限制,整合了涼山文旅資源,形成強大合力,推動全州文旅產業協同發展。
文化傳承:民族瑰寶的時代新聲
在火把節的舞臺上,彝族文化元素無處不在,從演員們絢麗的民族服飾、熱情的歌舞表演,到巡游中的彝族銀飾、刺繡等非遺技藝展示,這些元素是對彝族文化最生動的詮釋與傳播。借助火把節的影響力,彝族文化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不僅增強了彝族人民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也促進了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使其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正如開幕式上所展現的,從《火之源》里可以看到彝族的歷史根脈,《火之夢》又讓人感受到涼山現在的活力,這種融合驚艷了游客,也讓更多人了解和關注彝族文化,為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金陽沙瑪彝族服飾走秀。西昌融媒體中心供圖
彝族刺繡:針尖上的民族記憶
彝繡是彝族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獨特的藝術價值。在火把節期間,彝繡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
彝繡圖案多取材于自然元素,如花卉、動物、幾何圖形等,每一種圖案都蘊含著獨特的寓意,或祈愿豐收,或祈福安康,或表達對美的追求。色彩運用上,彝繡大膽而鮮明,常用紅、黃、藍、綠等對比強烈的顏色搭配,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
在火把節的各個活動現場,隨處可見彝族繡娘們展示著精湛的刺繡技藝。她們手中的繡品,從服飾、頭飾到生活用品,無不體現出彝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這些刺繡作品不僅是藝術品,更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傳承方式。
如今,彝繡也在不斷創新和發展。當地手藝人將傳統刺繡技藝與現代時尚元素相結合,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和時尚感的文創產品,如刺繡手提包、手機殼、抱枕、裝飾畫等,深受游客喜愛。這不僅為彝繡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借助火把節的影響力,彝繡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它不僅增強了彝族人民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也促進了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使其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西梅見物工作室彝繡展品。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攝
多元呈現:豐富立體的文化盛宴
在火把節舉辦期間,西昌化身為歡樂之都,整個涼山州也一同沉浸于歡慶氛圍,每日都會上演多場狂歡盛宴。長期以來,涼山州不斷深入挖掘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持續塑造“彝海結盟地·五彩大涼山”文旅品牌,大力發展“夏季清涼·冬季暖陽”的全域全時全業態旅游,推動“文旅+百業”“百業+文旅”的深度融合。
一方面,精心策劃了6大主體活動,如西昌火把狂歡、火把節特色民俗、彝繡之旅、精品節目展演、彝族傳統選美決賽以及大涼山燒烤美食季等,這些活動涵蓋了文化、藝術、體育、美食等多個領域,充分滿足了不同游客群體的多樣化需求。另一方面,以火把節為契機,涼山州各縣(市)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推介活動。在開幕式當天,涼山州舉辦了2025年涼山彝族火把節重大產業鏈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以及3場合作機遇發布會,現場共簽約83個項目,總投資金額高達889.81億元,涵蓋多個產業鏈,為涼山州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借力彝族火把節,涼山州開創文旅融合新局面。以文化為魂,以旅游為體,讓古老文化在現代旅游中煥發生機,讓旅游因文化魅力而更具吸引力。未來,涼山將繼續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更多優質文旅產品,提升文旅產業水平,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向著成為國內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標不斷邁進,讓“彝海結盟地·五彩大涼山”的名片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越擦越亮。
(實習生王孜萱參與采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