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會里會外|夏繁高地的園子里種什么?

    人民網記者 朱虹
    2025年07月28日10:0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7月,雨水漸盛,川西高原即將迎來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孔龍村的油菜花開得正好。7月26日的清晨,這個小村莊熱鬧了起來,來自全國各地的院士、科學家、專家學者共600余人來村里做客。他們為夏繁高地(馬爾康)建設暨首屆中國阿壩·夏繁科學家大會而來,為給夏繁高地(馬爾康)的建設建言獻策而來。

    首屆中國阿壩·夏繁科學家大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首屆中國阿壩·夏繁科學家大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所謂夏繁,是將在平原地區夏季剛剛收獲的最新育種材料,播種在氣溫較低的高海拔山區。這些作物主要包括在夏季收獲的油菜、小麥、十字花科蔬菜、馬鈴薯等小春作物。這樣一來,原本輪作在平原地區,一年中只能收獲一季的作物,實現了兩季的生命周期。

    這也意味著,原本8到10年才能培育出一個新品種的育種進程,有可能會被縮短一半。而之所以夏繁高低選在阿壩州的馬爾康,是因為這里溫差大、光照足、病蟲害少,種子在這兒長得快、性狀穩,一年能當兩年用。

    “在夏繁科學家大會上,我們聯合涉農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87家單位共同成立了夏繁科技聯盟。聯盟將立足馬爾康市獨特的高原氣候優勢,打造集中化、標準化的夏繁育種高地,打破我國夏糧油、豆飼菜作物育種資源分散、周期長等瓶頸,構建集前沿基礎研究、核心技術攻關、良種高效繁育、成果產業推廣于一體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協同創新平臺,驅動高原特色種業高質量發展。”7月26日,在科學家大會間隙,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永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激動地說,“完全沒有想到,原本計劃400人,最后來了600多名全國各地的農業科學家。”

    劉永紅的激動并非沒有原由。在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的大背景下,天府夏繁(馬爾康)現代種業園應運而生,從2022年提出規劃,到2024年4月天府夏繁(馬爾康)現代種業園正式開園。目前,投資2.5億元的種業園區、農耕文化博覽館、實驗大樓、專家大樓、大會會址等基本建成,成功育出川麥42、川油36等突破性品種。夏繁高地初結碩果,從“南繁三亞”到“夏繁阿壩”,正加快構建起品種創新突破、育種迭代升級的新格局。

    “以聯盟以基地為抓手、為紐帶,期待把全國圍繞夏繁的院士科學家們都匯聚在一起,希望科學家群體能夠更好地為生產和產業發展服務。”劉永紅說,圍繞夏繁核心產業,未來會成立聯合體,“會場上院士們分享的時候,大家都聽得很認真。院士們也都在聽其他領域專家的分享。”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曹曉風主要從事田菁等飼草品種的選育研究。“田菁耐濕熱,但不耐寒。”在她看來,如果把田菁的育種材料放在夏繁高地選育,對于這個優質飼草品種來說是一個極大的突破,“夏繁高地不能只用來做品種繁育加代,還要用來選育適合高海拔山區氣候的農作物品種。”

    四川是農業大省,是全國十三個糧食主產省之一、五大牧區之一、四大育制種省份之一,是全國重要的冬春蔬菜生產優勢區和“南菜北運”基地、油菜第一大省和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農作物種質資源和畜禽遺傳資源數量均居全國第二,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和重要戰略地位。但長期以來,由于缺乏一個穩定、高水平的夏繁科研育種基地,四川育種團隊總是四處尋覓合適的繁育地點,給科研工作帶來很多不確定性和困難。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省農業科學院科研人員便踏上了夏繁育種的征程,在馬爾康等地開展小麥、油菜、馬鈴薯、蔬菜等作物的夏繁工作。

    俯瞰夏繁高地。劉文佳攝

    俯瞰夏繁高地。劉文佳攝

    除了曹曉風院士,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陳新也對夏繁高地有很高的期待。“我們準備在這里建立一個食用豆育種基地,利用馬爾康的生態條件,選育出更具有廣適性的新品種,去年在松潘做了一個產業化示范300多畝。”陳新看中了夏繁高地極其適合蠶豆、豌豆等冷季豆的育種條件。

    “海南三亞抓住南繁基地的機遇發展起了農旅融合產業,馬爾康具有非常有特色的旅游資源,在打造夏繁高地的同時發展農旅融合,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農業大學教授陳溫福看來,馬爾康的潛力還遠不止于此。

    “夏繁高地建設帶動了孔龍村村民增收,在基礎設施建設務工和餐飲方面村民很快得到了收益。村民現在自發改造民房發展民宿,地方政府也提出打造高端民宿到目標。”劉永紅說,村民們現在對于夏繁的理解都越來越清晰了,“他們已敏銳地感受到,建設會帶動和美鄉村的發展,是當地增收的重要渠道。”

    俯瞰夏繁高低。劉文佳攝

    俯瞰夏繁高地。劉文佳攝

    據了解,下一步,天府夏繁(馬爾康)現代種業園還將圍繞建成夏繁作物分子育種創新平臺、天府萬安種業實驗室夏繁中心、高標準夏繁育種基地等“一平臺兩中心三基地”,傾力把馬爾康夏繁基地打造成科技創新高地、人才聚集高地、種業繁育高地、成果轉化高地。

    劉永紅說,尤其是要建立更加高效靈活的運營機制,讓科學家安心科研,讓參與的企業收益、農村集體經濟同步發展。與此同時,引入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基地的管理效率,“這里不能只有科學家,我們還要培育與基地發展建設相匹配的人才隊伍和基地管理隊伍。”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