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軍地共建“雙擁田” 沃野新景繪就 “天府糧倉”

春耕時節的眉山田野,生機勃發。沿著東坡區農業產業環線前行,一片片充滿希望的農田映入眼簾。在太和鎮永豐村,一塊塊醒目的“雙擁共建田”標識牌,成為這幅春耕圖中最獨特的風景線。
近年來,眉山市軍地攜手,整合資源,結對幫扶永豐村等10個村(社),大力引導退役軍人投身鄉村振興,累計培訓農技骨干1360人,在沃野之上精心打造了22塊高標準“雙擁田”。它們不僅是保障糧食安全的生產單元,更是新時代軍民魚水深情的生動見證。
老兵領頭,田壟之上寫擔當
“川芎收完就插秧,農時一刻不能誤。”在永豐村的“雙擁田”里,退役軍人閔建正指揮著80余名農戶有序勞作。他承包的370余畝田地,是軍地共建的示范田之一。像閔建這樣的“兵支書”“田秀才”,已成為眉山建設“天府糧倉”的重要力量。
東坡區崇禮鎮家相村退役軍人劉漢奎,將低產田改造成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的高標準農田,種植面積從200畝躍升至2000畝;丹棱縣張場鎮金峽村退役軍人方聰,在680畝土地上實現全程機械化……“部隊幫扶,政府支持,我們得干出個樣子!”老兵們質樸的話語,道出責任與擔當。
軍民協作,田間地頭見真情
“多虧了老兵領著干,民兵帶頭幫,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東坡區復興鎮高塔村村民王金容在采收川芎時感慨道。這里是東坡區人武部的對口幫扶點。區人武部依托退役軍人和民兵優勢,引入“稻藥輪種”模式,打造百余畝“雙擁田”,并援建藥材倉儲烘干中心,解了村民后顧之憂。
為激發退役軍人種糧熱情,眉山市縣兩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積極搭建平臺:協調金融機構提供“惠農貸”等融資支持;組織省農科院專家送技下鄉;將每年5月定為“天府糧倉”服務月,開展軍地共建、助耕幫扶、農技指導、金融上門等服務,田間地頭處處涌動著軍民齊心抓生產的火熱場景。
聚合力量,共繪糧安新畫卷
“如今政策好,種糧有奔頭、有賺頭!”閔建道出眾多退役軍人的心聲。2024年10月,眉山在全省率先成立退役軍人建設“天府糧倉”聯合會,32家會員單位涵蓋種糧大戶、農資、銷售企業,在技術共享、成果轉化、服務共建上深化合作,推動種糧走向組織化、社會化、集約化。
如今,1500余名眉山退役軍人扎根田野,耕耘著3萬余畝糧田,年產糧食1900萬公斤。22塊分布全市的“雙擁田”,宛如鑲嵌在“天府糧倉”上的璀璨明珠,不僅承載著豐收的希望,更閃耀著新時代軍民攜手奮進的光芒。(楊明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