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中醫這樣防治中暑(中醫養生)

    宗彼安
    2025年05月30日09:5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端午臨近,一些地方出現高溫天氣,如果防護不當,容易出現中暑。中醫認為,中暑多由外感暑熱之邪,人體正氣不足所致。中醫防治中暑遵循整體觀念,以清熱祛濕為主,益氣養陰為輔。

      飲食調理。綠豆百合湯可以清熱解暑、清心養神;酸梅湯可以生津止渴、清暑開胃;荷葉粥可以清暑利濕、生津止嘔,緩解中暑煩渴、惡心嘔吐等癥狀。

      穴位按摩。用拇指或食指按壓合谷穴、內關穴、曲池穴等,每次按壓1—3分鐘可有效治療中暑。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處;內關穴位于前臂內側腕橫紋上三橫指寬處,兩筋之間;屈肘時,肘橫紋末端即為曲池穴。

      刮痧通絡。中醫認為中暑屬于“痧癥”范疇,通過刮痧刺激經絡,可“開腠理,透邪外出”,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幫助散熱,緩解頭暈、胸悶、惡心等癥狀。從印堂往前發際正中刮痧,至局部潮紅或者有痧點為止,可調通督脈、開竅醒神,適合頭暈頭重的患者。采用點刮法,從內關穴刮至局部酸脹或者潮紅,可寧心安神、和胃降逆,適合胸悶心悸的患者。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30日 19 版)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