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西南民族大學舉辦“和合之路”2025校慶日大思政課

    2025年05月28日17:34 | 來源:光明網
    小字號

    原標題:西南民族大學舉辦“和合之路”2025校慶日大思政課

      5月27日,西南民族大學舉辦建校74周年“和合之路”校慶日大思政課,校黨委書記、校長、副校長、老教授代表、師生和校友代表等走上講臺,呈現了一場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思政大課。

      在建校紀念日即將來臨之際,學校立足教育強國建設的時代使命,深入挖掘校史資源,高標準組織開展“和合之路”校慶日大思政課,大力弘揚紅色校史文化,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民大故事,涵養師生愛校榮校意識,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家國情懷。

      “大思政課”分為“歷史與榮光”“轉型就是發展”“夢想與未來”三個篇章。校黨委書記張寧,黨委副書記、校長王永強,黨委常委、副校長楊勝韜作為主講人,分別上臺開講。

      從74年前學校初創,到今天“三校區一基地”的辦學布局,西南民族大學因黨而生、為黨而立、向黨而興。王維舟等老一輩革命家、教育家為學校辦學興校作出了杰出貢獻,黨和國家對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視和關懷,是學校發展的根本保證。辦好西南民族大學是歷史所向、國家所需,更是民族所愿。活動中,活動主講人通過講述1952年畢業班贈予學校的錦旗、建校之初新學員報到的“赴校證”等生動的校史故事,讓廣大師生在了解校史、感知校史、品味校史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我們學校是有深厚底蘊的學校,是傳承光榮使命的學校,是大有作為,未來可期的學校。

      同時,主講人在發言中提出,要破解學校轉型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必須緊扣鑄牢主線,牢固樹立“轉型路上沒有旁觀席、人人都是參與者”的意識,努力轉向“育人高地”、轉向“創新高地”、轉向“高水平大學”。號召大家同題共答“我是誰”——我們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定擁護者、有力宣傳者和忠實踐行者;“我從哪里來”——從各族同胞一磚一瓦建校的歷史走來;“要到哪里去”——向著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星辰大海進發的這三個重要問題。

      活動主講人還在現場寄語廣大師生校友把握大勢、認清形勢,共同把“和合偕習”的校訓精神轉化為奮進新征程的生動實踐,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學校的永恒主線、把立德樹人是學校的永續主業、把“和合偕習、自信自強”的校訓精神作為學校的永遠本色,續寫更多與國家同頻共振的育人華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據了解,此次“大思政課”還邀請到學校“立德樹人成就獎”獲得者、已經85歲高齡的祁和暉老師,原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徐希平老師,中國語言文學學院青年教師王猛等,作為學校老中青三代學者代表,講述他們立德樹人、傳承不輟的民大故事。學校格桑花研支團、小迪“道中華”工作室、“童心翼夢”大創團隊、國旗護衛隊的學生代表分別報告了他們筑夢前行的青春實踐。校友代表和來自“三校區一基地”的師生代表也上臺深情告白母校,以“此心歸處、民大吾家”的真情表達帶給廣大師生深沉的感動和強烈的震撼。在師生代表齊誦《此心歸處是民大,此心所向是中華》中,大思政課落下帷幕。

      “和合之路”2025校慶日大思政課,生動講述了學校扎根中國大地辦好民族高等教育的奮進故事,辨明了當前學校所處的歷史方位和形勢任務,為下一階段學校高水平現代化綜合大學建設勾勒了愿景,擘畫了藍圖。來自各學院的500余名學生代表和百余名教師代表、各部門單位負責人共聚一堂,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校史教育,沉浸式體悟學校弦歌不輟的辦學歷程、“和合偕習”的治校育人智慧和自立自強的辦學精神。大家紛紛表示,將不忘來時路,方能走好腳下路、堅定未來路,牢記辦學初心使命,傳承“和合偕習、自信自強”的校訓精神,繼往開來、勇毅前行,接續走好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西南民大人新的“和合之路”。

      本堂“大思政課”同步進行線上直播,共計2萬余名觀眾線上觀看課程,點贊積極,反響熱烈。(陳海龍、莊勤早)

    (責編: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