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注意!吃得咸讓骨頭越來越脆

    2025年05月28日08:54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注意!吃得咸讓骨頭越來越脆

      鹽,正在“拆”你的骨頭

      為了補鈣,很多人嘗試了各種方式,喝骨頭湯、吃鈣片、曬太陽……然而一個扎心的真相是:大家在生活中常做的一件小事,不僅沒補進去鈣,還讓骨頭變得越來越脆,那就是吃得咸。

      大量研究表明,鹽的過量攝入與骨質疏松有密切的聯系。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研究員就發現:攝入過多的鹽會使老鼠尿液中鈣的排泄量明顯增多。于是,科學界首次提出,鈉離子可能參與了骨質疏松的發病機制。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人身上。2024年,一項針對383名絕經后女性的研究發現,相比低鹽攝入組,在高鹽攝入組中,骨質疏松癥、中重度椎體骨折、高鈣尿等6個指標的患病率顯著增加。

      換句話說,鹽吃多了,會讓鈣隨著尿液流失,還會損傷骨骼。原因是,鹽中的鈉離子和骨骼的鈣離子是一對競爭對手。食物中的鈣,不是吃多少就能給身體補多少,而是要經過“消化—吸收—利用—排出”整個過程,“吸收的”減去“排出的”才是真正補進身體的量。

      鈉“偷”走身體的鈣,就發生在“排出”這個環節。我們的腎臟在產生尿液時有一個“重吸收”功能,能夠過濾回收重要的營養素,減少浪費。

      未被及時吸收進骨骼的鈣、多余的鈉,以及很多營養素,會隨血液一起來到腎臟,通過腎的“重吸收”,重回循環系統供給身體使用,減少排出浪費。不巧的是,鈉和鈣共享同一條吸收途徑。這條路就這么寬,容納空間有限。鈉離子多了,就會擠占鈣的吸收空間,把鈣離子“排擠”出體外。鹽吃得越多,身體里的鈉就越多,排出去的鈣就會更多,骨骼容易越來越脆。

      很多人“食鹽量”超標了

      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吃鹽控制在5克以內,但實際上,中國人的平均鹽攝入量高達10.5克。

      統計中過量的“鹽”其實是鈉,它的來源非常多樣。例如很多人做飯喜歡都“來一點點”:鹽來一點點、生抽來一點點、蠔油來一點點,最后吃下去的鈉真的是“億點點”!

      以西紅柿炒雞蛋食譜舉例,其中鹽1勺,蠔油3小勺,生抽1勺,味精1克,換算下來,這盤西紅柿炒雞蛋的含鹽量就有8克,超出了一天的食鹽攝入量。

      更別提在實際生活中,不少人中午點外賣,晚上下館子,愛吃川菜、湘菜、烤魚、火鍋,吃下去的鹽遠超標準。

      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是“食鹽量”超標的重災區。因為隨著年齡增長,人的味覺感知也會退化。人的味覺從60歲左右開始逐漸下降。

      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對食鹽、蔗糖感知閾值比20~40歲的人高1.5~2.2倍,70歲以上的老年人退化得更加明顯。為了讓食物“有味道”,一些老年人會不自知地加鹽再加鹽。過量的鹽,不僅加速了老年人鈣的流失,讓骨折發生風險增大,還加重了肝腎代謝負擔、損害心臟功能。

      日常生活如何控鹽?

      ■評估家庭食鹽攝入量

      每次買鹽后在鹽袋子上記錄下購買日期,用吃完一包鹽的時間推算每天每人攝入了多少鹽。有了統計結果后,可以據此制定家庭周期性減鹽目標。使用控鹽勺、限鹽罐也是不錯的方法,既能大致評估用鹽量,也能提示減鹽。

      ■減少含鹽調味品

      醬油、蠔油、雞精等各種調味醬中都有不少鹽,做飯時最好不要重復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調味品。可以多用香料替代含鹽調味品。除了常用的蔥姜蒜、香菜、洋蔥、花椒、辣椒、八角、桂皮、香葉等,也可以多嘗試檸檬、香草、羅勒、迷迭香等調料。

      ■挑選低鹽的烹飪方式

      在家做飯盡量多使用清蒸、煮后蘸汁或涼拌的方式,不僅可以降低用鹽量,還能減少帶鹽湯料和食物的接觸時間。急火快炒或用空氣炸鍋、烤箱無油烘烤、微波爐煎煮也可以。

      ■嘗試使用低鈉鹽

      如果腎功能正常,可用低鈉鹽替代普通鹽。對于習慣普通鹽的人,換成低鈉鹽可能會因為“覺得不夠咸”而放更多,因此建議先習慣減鹽飲食后再更換。

      ■“正常—低鹽—無鹽餐”循環減鹽法

      正如減重期使用輕斷食一樣,減鹽也可以使用“正常—低鹽—無鹽餐”循環的方式。可以在周末安排一天“無鹽餐”,周一到周三自帶低鹽餐,或吃外賣用水涮減鹽,周四周五如常吃飯。如此循環,會慢慢愛上食物清淡天然的本味。

      據央視新聞 張志達 張琪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