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有著千年尚武基因的成都 超200萬人“拳腳”過招

    2025年05月28日08:52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有著千年尚武基因的成都 超200萬人“拳腳”過招

    國醫館門前市民打八段錦 攝影 王效

    國醫館門前市民打八段錦 攝影 王效

      聚光燈劈開黑暗。賽場中央,成都本土格斗選手阿牛迎戰對手。突然,他猛地擰身反擊,一套組合拳將對手逼至籠邊,圍欄隨之轟然震顫,觀眾席上的嘶吼幾乎掀翻成都西村LIVE的穹頂。

      以茶館、火鍋和熊貓聞名的成都,揭開了她安逸外殼的一角,露出深藏其中的硬核氣質。

      這場名為“西格FC”的賽事,雖不屬高級別,卻吸引了1500余名觀眾。

      從三星堆、金沙遺址、成都體院博物館中出土的兵器,到近代風靡一時的“打金章”,再到如今林立的武館拳館,成都平原的尚武血脈穿越千年,從未間斷。目前,成都參與武技運動者的人數保守估計超200萬,各類場館在經歷爆發式增長后,正邁入穩步發展階段。

      即將于成都舉行的第12屆世界運動會(簡稱“成都世運會”),武技項目是一大看點。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將在柔術等六大項目中同臺競技。千年的尚武精神,是如何走入世界賽事名城的日常?

      ◢從象牙塔到泰拳館

      經濟學副教授的跨界人生

      繃帶纏手、身披“戰甲”的梁媛揮肘出拳,一記掃腿猛然踢出,帶起一陣風。她的眼神犀利,動作兇猛,若非刻意介紹,沒人會將她與“經濟學副教授”“拳館老板”“兩個孩子的母親”這幾個身份聯系在一起。

      七年前,為了讓兒子學一門既能強身又能自衛的運動,梁媛選了泰拳。原本是為了孩子,沒想到自己入了迷。從興趣到熱愛,再到事業,梁媛走得很堅定。那時她發現,成都本地的泰拳館專業性不足,于是親赴泰國做田野調查,向職業泰拳體系取經,并將多名泰籍職業教練帶回成都。2019年起,她創辦的“魔易泰泰拳搏擊俱樂部”,從文殊院一路拓展到東郊記憶、金融城。

      梁媛說,過去她身在象牙塔,教學生宏觀經濟、微觀決策,難以感知現實經濟世界的溫度。自從開拳館后,她實打實地感受到了經濟的冷暖,在周期波動中吃過虧,也摸索出生存之道。那些真實的市場體驗,也反哺了她的課堂與研究,“選址、定價、推廣,每一步都是微觀經濟學的實踐。”

      魔易泰能在成都眾多拳館中站穩腳跟,梁媛稱靠的是“差異化”三個字。“卷價格只會走向死循環,我們不拼價格,而是專注課堂質量。”她說,“無論是我,還是其他拳館,要活下來就只有差異化。”

      在她的課堂里,經濟學不再是抽象的數據與模型,而是血肉飽滿的現實敘事。2022年初,她主講的“經濟學概論”被評為電子科技大學“核心通識課”示范課程,同時她也是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經濟學”的主講教師。

      梁媛以拳起勢,以學筑基,在象牙塔與格斗場之間自如切換,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現實經濟學”。

      ◢從三星堆到本土格斗俱樂部 尚武血脈一直在燃燒

      在成都,悄然練武的人越來越多。

      記者近日走訪發現,成都參與各類武技運動的市民保守估計已超200萬人。經歷了數年的快速增長,這一行業如今正步入沉穩發展的新階段。

      成都市武術跆拳道運動中心副主任、市武術協會會長向沛稱:“近年來,校園武術、群眾太極、青少年散打等,參與熱度都在攀升。”該協會正與成都中醫藥大學合作,探索“醫武結合”,用科研數據去理解武術的健身效果。而在成都中醫藥大學國醫館門口,醫生與武者常共同公益教授八段錦,眾多市民隨來隨學。

      自由搏擊、綜合格斗、泰拳——這是四川省搏擊運動協會著力推動的三大項目,該協會黨支部書記彭鳴昊介紹,十年間,成都的搏擊俱樂部從約5家增長至約150家。兒童是主要參與群體,女性比例逐年提升,占比已達10%至20%。官方賽事數量也從無到有,近年來每年已近20場,各類商業賽事數不勝數。無論是俱樂部密度,還是賽事頻次,成都比肩京滬,次于廣州,已進入全國第一梯隊。

      拳擊的發展頗具代表性。成都拳擊協會副會長岳斌回憶,十年前,成都僅有一家拳擊俱樂部,如今已增至三十多家,每年約有20萬人次參與訓練,其中長期保持訓練的人群達4.5萬人左右。

      在業內人士看來,成都武技運動的崛起,既得益于國民經濟發展,也受益于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的推動,以及大運會、世運會等國際賽事落地成都帶來的深遠影響。此外,市民對武技的理解,從“打打殺殺”的刻板印象變為強身健體、自我保護的正向選擇。

      回溯歷史,成都平原一直流淌著千年的尚武血脈。三星堆出土的青銅戈、金沙遺址現世的戰國長骹銅矛,或是漫步于成都體院博物館,刀槍劍戟鋒刃未泯,雖靜臥于展柜,卻無一不訴說著古蜀人尚武的風氣。

      成都體育學院首席教授郝勤曾說,一件件文物生動地映照出成都人骨子里的尚武精神。武俠小說中的峨眉、青城二派,并非空穴來風,峨眉武術流行于明代,發展出大小八十多個拳種;青城武術以道門氣功、拳術、器械見長,盛于清康熙年間。

      二十世紀初,忠烈祠街上的“四川武士會”成立,成為四川首個官方武術組織。1918年春,成都舉辦首次“打金章”擂臺賽。

      今天,尚武基因仍在成都這座城市里燃燒:2023年7月,成都體育學院培養的武術運動員曹茂園,奪得成都大運會武術男子南拳金牌;2023年1月,陳珈瑜在2022年全國跆拳道冠軍總決賽中奪得女子53公斤級冠軍,成為成都籍跆拳道運動員在全國大賽中獲得的首個冠軍;數年來,成都本土格斗俱樂部“恩波格斗”,接連培養出王賽等7名明星選手,征戰全球頂級MMA綜合格斗賽事UFC……

      ◢從“西格FC”到世運會 賽事經濟助推城市發展

      一名外地游客在觀看了“西格FC”賽事后感慨:“沒想到以新秀為主的比賽,都這么火爆,成都人太熱情了!”

      據成都體投集團介紹,這個在全球設計地標“西村大院”中的西村LIVE舉辦的賽事,是全年度賽事,融合格斗競技、文旅體驗與消費場景。賽事組織機構擬打造“西格FC”城市漫游,未來觀眾或許可以通過AR導航打卡選手訓練基地、格斗主題餐廳等20個城市地標,將賽事熱度轉化為持久文旅資產。

      而在官方層面,即將開幕的成都世運會,武技項目也是一大看點。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將在柔術、空手道、自由搏擊、泰拳、桑博、武術六大項目中同臺競技。

      在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的進程中,成都正從“大運之城”,走向“世運之城”。梁媛認為,這可以撬動上下游產業鏈,刺激餐飲、文旅消費,是“賽事經濟”。她希望,賽事經濟能夠持久地助推城市經濟。“這對于我們創業者、老百姓來說,都是非常好的契機。”梁媛表示,“我期待能去世運會,看一看泰拳比賽。”

      彭鳴昊稱,世界賽事名城品牌的持續擦亮和大型賽事的舉辦,將對搏擊運動帶來積極的宣傳、帶動作用,其協會也將加入世運會的裁判、助理工作中。恩波格斗教練潘湖則說,成都格斗市場已經發展出上百家格斗館,參與人群不斷擴大,而成都不斷舉辦的大型賽事也將推動體育文化傳播,促進綜合格斗運動的持續發展。

      如今,體育精神已融入城市的每一寸“肌理”。這個夏天,當古蜀之光點亮世運,體育精神將照亮每一個奮斗的身影。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拓 攝影記者 周仕軍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