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發展新質生產力 推動成都經開區高質量發展

    2025年05月08日14:5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成都經開區作為四川省、成都市的工業大區、制造業大區和汽車產業主承載地,有責任、有基礎,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積極作為、走在前列,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突出實體為本、制造為重,筑牢產業根基

    新質生產力核心是創新,載體是產業,支撐在實體。先進制造業是區域產業的優勢所在,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戰場。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發展。堅持穩油強電、存增并進、整零并重、圈鏈融合、集群發展,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加快汽車產業轉型發展,同時持續壯大綠色環保、航天裝備、新材料等多元工業規模。

    ——抓好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結合國家省市戰略部署和經開區產業基礎,精準選擇未來產業細分賽道,編制未來產業發展規劃和產業圖譜,完善未來產業動態研判、篩選、投入機制,著力在綠色氫能、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領域前瞻布局。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推進“四大結構”優化調整,以東安湖片區、中法生態園為主要承載地,構建綠色低碳服務產業體系;以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建設為契機,實施企業綠色提能行動,增加發展“含綠量”。

    突出科技引領、創新驅動,激活發展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經開區要始終站在科技與產業融合前沿一線。

    ——大力培育創新主體。聚力培育“鎮園之寶”,精心培育種子企業、高新企業、領軍企業,落實“科創十條”政策,加強獎補兌付和政策支持,實施高新企業“免申即享”,推動經開區產業迭代升級、創新能級提升。

    ——提升園區創新能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支持鏈主企業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創新資源和主體,打造高能級研發創新聯合體,支持園區重點企業參與省市重大科技聯合攻關計劃,提升經開區企業核心關鍵技術創新能力。

    ——豐富創新平臺體系。加快“環高校知識經濟圈”建設,提檔升級校企合作平臺,健全“科技轉化—孵化—產業化”機制,培育引進一批概念驗證和中試平臺,做強科技轉化、產業孵化等產業服務,著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突出賦能增效、優化環境,釋放市場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

    ——推進擴權賦能改革。聚力推動“園區事園區辦”,進一步優化經開區管理機制,強化“招建服”全生命周期服務,全力爭取省市授權,“應賦盡賦”將行政審批、政務服務向園區延伸,集中精簡、靈活高效運營園區。

    ——強化數字智慧賦能。以智慧龍泉驛建設賦能營商環境6.0建設,用好“云數字園區”“蓉驛就業”等應用場景,統籌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政策要素“一網通享”、企業訴求“一鍵回應”、經濟運行“一網統管”,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不斷優化企業服務。聚力塑造“驛企同心”服務品牌,秉持“尊商重商優環境”,持續開展“進解優促”,努力實現“企業辦事不出園”,柔性包容服務減輕負擔,優化園區治理配套,當好企業的“店小二”。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鍛長板、補短板,加快建設“一干主導、兩業融合、多元共興”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力打造支撐全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付敏)

    (責編: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