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湖很“爵” 假日很“樂”

![]() |
中外音樂人在音樂節上演出。 |
![]() |
中外音樂人在音樂節上演出。 |
![]() |
中外音樂人在音樂節上演出。 |
![]() |
中外音樂人在音樂節上演出。 |
![]() |
爵士拉丁舞表演。 |
![]() |
觀眾在音樂節上欣賞演出。 |
4月30日至5月5日,第五屆臺湖爵士音樂節在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舉辦。此次音樂節匯聚來自9個國家的200余位爵士樂名家與新銳力量,帶來百余場演出及豐富的周邊活動,為市民游客帶來一場集音樂、舞蹈、電影、美食及文創等體驗在內的假日嘉年華。
展示中國爵士風貌,促進中外音樂對話
本屆爵士音樂節開幕日恰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國際爵士樂日”。音樂節上,7支來自海外的爵士樂隊與國內14支一線樂隊、1支爵士拉丁舞團、30余支青年樂隊競相登臺,為觀眾獻上爵士樂盛宴,展開中外音樂的對話與交流。
美國電吉他大師邁克·斯特恩與爵士鼓傳奇丹尼斯·錢伯斯聯袂登場,以即興碰撞點燃舞臺;加拿大薩克斯演奏家亞尼克·瑞約用爵士樂重構勃拉姆斯的經典作品;古巴的薩拉科蒂亞三重奏、阿根廷的阿德里安·伊艾斯爵士三重奏,帶來迷人的拉美律動;奧地利手風琴演奏家克里斯蒂安·巴卡尼克深情演繹古典與探戈的融合;國際爵士樂新星本尼·貝納克三世,在中國舞臺上盡情展現他的舞臺魅力。他們共同編織出多元文化下爵士樂的斑斕畫卷。
亞尼克·瑞約此次還帶來中國名曲的改編作品,表達其多次在中國采風的感悟:“爵士樂是一種富有生命力的音樂形式,我希望呈現一場東西方之間的對話,借此展現音樂跨越國界的力量。”
臺湖爵士音樂節歷來是推廣中國爵士樂作品的平臺,推出一大批具有中國色彩與文化底蘊的原創中國爵士樂作品。此次音樂節上,羅寧演繹的《原野上的風》,在爵士樂的框架下生發出獨特的東方意境;孔宏偉的《精武門》,在爵士樂與民族樂器的對話中,暗藏著功夫哲學;李曉川的小號在《重聚》中展現出驚人的表現力,構建出的聲景空間大氣恢弘;馮滿天的中阮演奏《天高云淡》,讓爵士樂多元自由的精神內核得到生動展現。
音樂節特別關注青年音樂人的成長,30余支青年樂隊在園區內上演近百場免費演出,展現爵士樂新生代的活力。音樂人李泉、王若琳以及哈雅(HAYA)樂團首次亮相臺湖爵士音樂節;李曉川將人工智能與多媒體視覺融入爵士樂演出;谷峰、賈軼男爵士樂隊、紅節奏爵士樂隊等音樂人和樂隊,或帶來對爵士樂標準曲的全新演繹,或帶來他們各自的代表作,展現中國爵士樂的風情風貌。
爵士樂演出之外,北京國際標準舞團還帶來激情四溢的爵士拉丁舞表演;爵士電影周展映《樂滿哈瓦那》《戰火中的爵士傳奇》等5部經典影片,追溯國際爵士大師的傳奇人生。
“世界爵士樂一直在發展,臺湖爵士音樂節為中外音樂人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臺,大家得以相聚一堂,共同探討爵士樂的突破與創新。”中國爵士小號演奏家李曉川說。
構建特色觀演空間,營造假日生活新范式
本屆臺湖爵士音樂節在演出空間上再度突破,依托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優勢打造的七大舞臺,更是獨一無二。
由南門進入臺湖舞美藝術中心,爵士樂的世界移步換景,處處精彩。臺湖露天劇場、臺湖劇場與獨具特色的舞美集裝箱舞臺、舞美工坊舞臺、舞美倉庫舞臺、器樂互動舞臺與雪花舞臺,讓精彩演出從午后持續至晚間。暮色降臨,臺湖被燈光裝扮得流光溢彩。以“薩克斯的呼吸”為靈感設計的燈光,在園區廣袤的空間里,讓光影、建筑與音樂共舞。
舞美集裝箱舞臺、舞美倉庫舞臺是本屆音樂節全新打造的觀演空間。突破傳統演藝空間的桎梏,當巨型的舞美集裝箱構筑起新的聲場,當歌劇《阿依達》《漂泊的荷蘭人》史詩布景化作沉浸式舞臺,工業美學、古典藝術與爵士樂的即興精神碰撞出令人驚嘆的化學反應。兩個全新舞臺既是純享音樂的新空間,也成為觀眾打卡的熱門。
音樂節期間,各色市集攤位點綴于七大舞臺之間,美食、文創應有盡有。“今年,我們把爵士音樂節安排在‘五一’假期,期待推動演藝資源與假期經濟更好地融合。”國家大劇院副院長管建波介紹。
5月1日至5日,每天從午后開始,臺湖舞美藝術中心面向所有觀眾開放,品牌商家入駐的藝術市集、豐富的文化藝術體驗,為音樂節增添了更多生活情調與假日氛圍,營造假日生活新范式。
延續前四屆音樂節區域文旅結合特色,本屆音樂節繼續以臺湖鎮為中心輻射至城市副中心,以“線下演出+線上推廣+商業聯動”為模式,通過行業細分,形成“景點聯動”與“生活聯動”兩大商業板塊。音樂節還推出“幻城分會場”,在河北省廊坊市“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幻城廣場”同期上演5場精彩的爵士音樂會,以熱點文化項目激活區域消費市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