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智”向新,奔向未來
——中國機器人產業觀察

![]() |
2025中國醫學裝備展覽會上,一個手術機器人正在現場演示。 |
伴隨著技術日新月異,機器人產業加快提“智”向新。政策端、市場端同頻共振,新賽道日漸開闊,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有機構預測,“十五五”時期,中國機器人產業規模將增長至4000億元左右。
機器人“出圈”前景廣闊
從參賽馬拉松,到更智能地在工廠“忙活”,這個春天,機器人火熱“出圈”,整個產業踏上風口。
新產品、新應用密集推出。3月11日,智元機器人發布雙足智能交互人形機器人靈犀X2,集齊運動、交互、作業等功能;僅隔一天,3月12日,優必選與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聯合發布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機器人,計劃于二季度開始交付。
一季度,中國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產量達到14.9萬套和260.4萬套,同比分別增長26%和20%。
產業持續升級、加速進階。以剛跑完馬拉松的機器人“旋風小子”為例,它的上一代產品于2024年5月會走,6月能跑,7月完成雙腿跳和單腿跳,10月開啟跳舞技能……“成長”速度超乎想象。
業界發力,政策舉措同樣給力。中國設立600億元規模的國家人工智能基金,加快布局投資項目;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動“機器人+”供需對接和推廣應用,提升產業鏈韌性;央地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創新中心,推動產業集聚……全國多地積極行動,由研發側到應用端的布局走深走實。
產業鏈合力夯實根基
機器人火熱的背后,是整個產業鏈的厚積薄發。
走進蘇州綠的諧波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只見機械臂從操作箱內取出一個個原料,加工、檢測、清洗、涂油,制成諧波減速器中的柔輪。
諧波減速器被稱為機器人的“關節”,對技術、工藝要求極高,曾長期被國外壟斷。這家“小巨人”企業持續攻克材料選型、柔性軸承等技術難題,將傳動誤差控制在10弧秒以內。今天,國產諧波減速器在國內市場份額已超40%。
浙江靈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5指量產版靈巧手,實現對環境和操作對象的精準測量與精細感知;雷賽智能的高性能伺服電機,提升了機器人運動控制能力;寧德時代的高能量密度電池可為機器人提供更強勁動力……從機械臂、傳感器到電池、本體制造,幾乎機器人的每個部位,都有國產供應商在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已形成覆蓋上下游各領域的機器人全產業鏈布局,自主化率、產品競爭力、重點行業滲透率得到進一步提升?!眹墩猩滔冗M制造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宋洪軍說,雖然當前仍面臨運動控制算法、高精度傳感器等瓶頸,一些環節“卡脖子”尚未根本解決,但政策與市場的協同效應推動產業鏈向深布局。
把準方向攀高求進
走進位于北京首鋼園的人形機器人數據訓練中心,只見工程師們身著穿戴設備,通過遙操作方式,控制機器人準確完成澆水、插花、疊衣服等動作。
中心負責人張欽鋒告訴記者,高質量的數據集是機器人理解世界的入口。當前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加快實訓“密度”,快速積累數據,推動演進升級。
在上?!澳K倏臻g”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無問芯穹通過自研技術,實現多種大模型算法在多種芯片上的協同運行;稀宇科技不斷突破多模態大模型技術,加速AI智能體的開發……這里“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模式,推動著來自底層技術、應用研發、場景設計等環節的入駐企業通力合作,一批前沿技術加快涌現。
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總經理熊友軍表示,把步子走得更穩更堅實,才能讓機器人向前的每“一小步”,都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一大步”,實現從“跑完半馬”到“奔”向未來的跨越。
(據新華社北京5月6日電 記者張辛欣、周圓、張曉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