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生命密碼》——

    揭開基因的神秘面紗(健康書櫥)

    王美華
    2025年04月29日10: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明代發生過一樁趣事。

      榜葛剌(今孟加拉國一帶)向永樂皇帝朱棣進貢了一只外形奇特的生靈,只見它“前足高九尺,后六尺,頸長丈六尺有二,短角,牛尾,鹿身。”在此之前,多數國人從未見過這樣的生物。大臣們紛紛進言,認為這是麒麟的化身,是天降祥瑞。一番頌詞,捧得朱棣龍顏大悅,于是傳來畫師,作畫一幅,名曰《明人畫麒麟沈度頌》。這幅畫流傳到今天,畫工精細,寫實程度極高。

      然而,當現代人翻開這幅畫時,卻忍俊不禁——畫中的“麒麟”分明是一頭長頸鹿!

      初讀這段典故,正是在尹燁的科普著作《生命密碼》中。尹燁是華大基因首席執行官,也是一名生物科學工作者。在《生命密碼》書中,他不僅介紹了長頸鹿獨特生理構造背后的生物學真相,更引領讀者重新審視生命演化的奇跡。

      書中最吸引人的,莫過于那些令人大開眼界的冷知識:原來銀杏樹的壽命長得驚人,最古老的銀杏樹樹齡約有5000—6000年;鱷魚的血液中含有強效的殺菌肽,即使在非常不清潔的水中,鱷魚的傷口也能夠快速恢復;溫順乖巧的小白兔獵食和反被獵的能力都非常弱,這樣的種群持續生存靠的竟然是超強的繁殖能力;牡蠣可以雌雄同體,也可以雌雄異體,甚至可以雌雄轉換……正如書中所述:“生命如此美妙,我們卻知之甚少。”生命奧妙無窮,密碼就在于基因,許多看似尋常的生命現象,背后可能藏著驚心動魄的生存史詩。

      提起基因,不少人覺得它過于高深、過于專業。基因檢測、基因編輯、合成生物、胚胎冷凍……這些詞讓人云里霧里。但是,它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為什么會生病?為什么有些人千杯不醉、有些人卻一杯就倒?為什么有些人一喝牛奶就容易拉肚子?面對基因缺陷帶來的罕見病,人類真的束手無策嗎?如何讓“腫瘤君”滾蛋?人類可能永生嗎?……這些問題的答案便在遺傳與環境中。

      尹燁的這本《生命密碼》給出了很好的回答。他用通俗的語言揭開基因神秘的面紗,將人人都關心的基因科學知識娓娓道來,讓知識像爆米花般噼里啪啦蹦進讀者的腦袋——比如,他在書中從生命科學的角度,解答了“我們是誰”:人是具有23對染色體、基因組為30億對堿基、基因總量約為22000個以及攜帶了10倍于人體細胞數量的微生物的有機體。

      書中最具沖擊力之處,是將地球46億年歷史壓縮成人類的一年:人類燦爛輝煌的文明,不過是地球這一年中最后一分鐘的一支短小插曲。當科學研究發現,人類染色體的數量并不比馬或驢子更多,人類的基因組甚至比小麥還少時,我們就會明白,人類只不過是自然界萬千生物中的一種,能站上食物鏈頂端實屬幸運。

      在解讀生命密碼的同時,這本書始終流淌著人文主義的溫暖潛流。當討論試管嬰兒技術時,作者的筆鋒陡然嚴肅,并引用了愛因斯坦的一句話——“沒有宗教的科學是瞎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瘸子”。作者在憧憬科技締造未來的曼妙圖景時,也不忘敲響倫理的警鐘,這種清醒的辯證思考貫穿全書,讓人意識到,沒有科技的人文可能是愚昧的,但沒有人文的科技一定是危險的。

      認識生命,就是認識自己。或許這正是科普閱讀的終極意義——在解碼生命的過程中,激發對生命的敬畏之心,重塑我們對自然的謙卑和對萬物生靈的熱愛。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