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自治筑基 涼山共筑無毒長城

2022年2月,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啟動創建“全國禁毒示范城市”工作。在為期3年的創建工作中,涼山州堅持“黨管禁毒”“鐵腕肅毒”,把禁毒作為“黨政重要、政法首要、公安中心”工作,建立州、縣、鄉、村“四級書記抓禁毒”和“政法公安專門力量與各部門全社會聯動禁毒”等工作機制,禁毒工作納入黨政績效、領導政績考核和州委督辦重大事項,納入鄉村振興總體規劃同部署、同推進,緊緊圍繞“控勢穩局”和“善治除根”目標,走出了一條具有涼山特色的毒品治理之路。
今年3月,涼山彝族自治州公安局聯合人民網四川頻道開展涼山州創建“全國禁毒示范城市”媒體行活動。為期一周的時間內,參與活動人員走進涼山州鹽源縣、昭覺縣、布拖縣、西昌市等地,一線調研當地禁毒工作的亮點做法,推出系列報道。
在涼山州,禁毒不是政府的獨角戲,而是全民的協奏曲。從高山彝寨到城鎮社區,自治的智慧撬動傳統力量,家支的紐帶凝聚萬人同心。這里,每一戶村民都是一道防線,每一句鄉音都是一首號角,每一雙手臂都是一副盾牌。
眾志成城同守凈土,禁毒工作是涼山州全民參與的協同戰。依托源自彝族 “家支文化” 的自治智慧,構建起 “支部 + 協會 + 德古 + 家支 + 互助小組” 五合一治理網絡。村民自發簽訂 “十戶聯保” 協議,德古將禁毒條款融入傳統鄉約,形成 “一戶涉毒、多方聯管” 的自覺監督機制,激活社區協作的 “神經末梢”。非遺文化更成為禁毒利器,畢摩在祭祀中加入拒毒禱詞,民間樂團用彝語禁毒歌曲、“阿都高腔” 傳唱防毒知識,讓拒毒意識深植民族文化血脈。
基層巾幗力量同步崛起,2015 年成立的 “媽媽禁毒隊” 從最初的零星身影發展至全涼山州 2377支隊伍,59425人。她們以家庭為陣地,通過達體舞、雙語快板、彝繡 “禁毒香囊” 等形式走村入戶,甚至以七天蹲守山坳的執著勸返迷途親人,用柔情與堅韌織就溫情防線。這種 “自治筑基、文化浸潤、全民共筑” 的模式,讓涼山州在禁毒戰場上凝聚起千門萬戶的合力,印證了 “禁毒沒有旁觀者,人人皆是防線” 的治理信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