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 四川力量

護送最牛“快遞小哥”赴太空
中國空間站里,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所需的物資究竟從哪里來?4月24日第10個“中國航天日”,四川日報全媒體“太好科了”欄目邀請到四川航天系統工程研究所設計師李鵬,為大家講述如何向太空送“快遞”。
2024年11月15日,天舟八號貨運飛船為神舟十九號航天員送去了蛇年春節的“年貨”,是當之無愧的宇宙級“快遞小哥”。
“自天舟一號起,四川航天系統工程研究所便挑起了中國空間站貨運保障分系統研制的大梁。”李鵬介紹,簡單來說,四川航天系統工程研究所的使命,就是讓貨物裝得更多、更快、更好,然后整齊、安全地送往中國空間站。
“太空快遞”究竟是怎么送的?“首先在地面階段,得讓‘快遞包裹’裝得更多更全。”李鵬說,天舟貨運飛船一直都有個柱體狀的側操作口,是特殊貨物和臨射貨物進入飛船的關鍵通道與裝載空間。這個側操作口,就是讓天舟八號裝載量大幅提升的關鍵突破口。
從天舟二號到天舟七號,這個操作口都固定安裝著兩個冷鏈設備。如今我們進行了適應性改進,在確保冷鏈設備總裝等關鍵部分不變的基礎上,成功騰出更多寶貴的裝貨空間,用來“加塞”各類時效性強的物資,比如新鮮果蔬、珍貴的試驗樣品、生物樣本等。“也許未來某天,我們還能給在軌航天員們送上熱氣騰騰的餃子呢。為此,我們設計了全新的貨物裝載接口,硬生生增加了300升的臨時裝載空間,這差不多相當于一個超大型行李箱的容量。”
包裹不光要裝得好,還得放得妙。李鵬介紹,首先要符合整個飛船的平衡姿態要求,所以整艙的上行布局與配平就顯得至關重要。其次,當“快遞”成功送上空間站后,為了讓航天員取貨更加方便,還研制了物資管理分系統,旨在實現無感化在軌貨物管理。“這樣一來,既能解放航天員的雙手,又能精準地管理空間站上的數萬件物資,清楚知曉每件物資的位置和數量。”
這群最硬核的“快遞小哥”——天舟系列貨運飛船,今年還將運送全新的裝備,助力中國航天員順利完成出艙活動。
天地“生命線”護航神舟二十號飛天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杲 寧寧
在本次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中,不少“四川造”在發射、跟蹤、交會交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在太空如何和地面聯系?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研制的航天測控通信負責對航天器進行軌道測量、遙測遙控和數據傳輸。它如同一根風箏線,一頭連著航天器,一頭連著地面,被形象地稱為天地“生命線”。
接到信號還要進行處理,這就需要基于“基帶池”技術的新一代天基測控通信系統,構建一個共享、通用的大規模信號信息處理平臺。“它相當于飛機的自動駕駛儀。”中國電科十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中國電科十所還為火箭研制出了一雙“眼睛”——第四代脈沖相參應答機,它能與地面系統協同完成火箭飛行的測速、定位等。
如何保證火箭成功發射入軌?中國電科十所為發射場系統配備了T0控制臺和時統設備,以3000年不差1秒的精度,為分散在各地的用戶設備進行“精準同步”,提供標準時間和頻率信號。
在地面,長虹零八一集團采用低仰角條件下動目標跟蹤技術,在強地雜波條件下實現對火箭目標的穩定跟蹤,監測火箭正常運行,為指控中心提供數據信息。
不少“四川造”配套產品也為神舟二十號的成功發射貢獻了力量。其中包括,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生產的30余種、400余發配套火工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七院7105廠研制的發射控制組合產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七院7111廠提供的伺服機構等。
此外,由長虹控股集團旗下四川華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特種產品在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交會對接、宇航員生理數據監測等環節發揮著重要作用。長虹紅星電子研制的特種陶瓷,也應用在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上,確保飛船安全、穩定、可控、可靠地運行。(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寧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