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藺春啟文旅新章 千人行旅解碼藺州“雙面”
2025年04月20日13:44 |

當千張方桌沿赤水河次第鋪展,當苗家蘆笙在千年溶洞里交響共鳴,赤水河畔迸發文旅新勢能。4月19日,由1508名游客組成的"地質奇觀+紅色記憶"雙循環動線旅游團,深入古藺縣箭竹大黑洞、太平古鎮間,以旅行為載體展開時空對話,用創新業態激活縣域經濟新動能。
晨光初破,箭竹苗鄉的攔門酒已斟滿準備迎客。大黑洞景區內,千年暗河在七彩光影中低吟,地心列車載著游客穿越2.5億年的地質史詩。"每處巖層都是自然編年史。"來自江陽區的張維維在苗紋裝飾的溶洞廣場定格家族記憶。
赤水河古渡見證紅色文旅新敘事。正午時分,128米朱紅長桌沿太平古鎮青石街巷蜿蜒,紅軍飯、苗家九大碗與古藺麻辣雞構建味覺史詩。餐具輕響間,軍民魚水情在當代續寫新章。
"這是壓力測試,更是服務體系升級戰。"縣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負責人劉貞春解析數據背后的產業脈動:單日創下旅行社組團量(1508人)、紅色長桌長度(128米)、特色餐飲消費(967份紅軍餐)三項紀錄。衍生經濟效應顯著——紅軍面塊日銷500碗,古藺臘肉兩度補貨,景區民宿催生"午間鐘點房"新業態。更深遠的文化裂變正在發生:洞鄉苗寨篝火晚會預訂火爆,古鎮咖啡廳加速裝修,苗鄉蠟染研學列入3校課程。
站在客流增幅20%的一季度數據高地,劉貞春勾勒"引客入藺"2.0戰略:深化地質與紅色IP開發,構建差異化體驗矩陣;聯動縣域文旅資源,打造主題產品組合;以科技賦能文化體驗,讓新業態對話舊馬燈,令藍靛清香交織長桌煙火。
這場春日之約印證:文旅融合絕非場景堆砌,而是以創新為媒喚醒歷史記憶、重構文化基因、催化經濟質變的新敘事。當古藺從地質年輪走向紅色紀年,從苗鄉秘境邁向業態創新,一幅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清明上河圖正在赤水河畔漸次暈染。
來源:古藺融媒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