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數讀西南油氣田系列

    1立方米天然氣撬動8.61元GDP背后的民生賬本

    2025年04月20日07:44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1立方米天然氣能創造多少價值?國家統計局給出答案:在川渝地區,每1立方米天然氣的開發和利用,可直接撬動8.61元GDP增長。這串看似抽象的數字背后,是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以下簡稱“西南油氣田”)深耕四川盆地60余年的厚重答卷。

    從冬季供暖的萬家燈火到助力萬億級化工產業集群的崛起,從高原鄉村的溫暖教室到國際賽場的“綠色火炬”……作為肩負中國五分之一天然氣供應的能源央企,西南油氣田用一張覆蓋能源安全、經濟發展、民生福祉的立體網絡,寫就了一本有溫度的“民生賬本”。

    1億家庭3億人的“氣量賬本”

    入夜的川渝地區,火鍋店里蒸騰的熱氣與輸氣管道中奔涌的氣流正跨越時空相遇。

    “2024年的冬季,高峰時段單日供氣量超過1.4億立方米,能填滿56000個標準游泳館。”西南油氣田調控中心負責人指著大屏幕上跳動的數字解釋道,相當于每秒鐘就有1620立方米天然氣涌入七萬公里管網。

    如今,西南油氣田這樣的保障能力正在重塑區域經濟格局。去冬今春,西南油氣田較上年度增供天然氣超6.0%,有力支撐了氣暖川渝。

    特別是在川南、川中重點上產區塊,西南油氣田加快推進長寧頁巖氣穩產工程、天府致密氣上產工程等,入冬前完成新井投產超266口、冬保期間投產新井148口,實現天然氣新增產量同比增長超18.5億立方米。

    “沒有天然氣,就沒有‘好戲’。”談到西南油氣田對企業發展的支持,四川金象賽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十分感慨,“去年以來,金象化工投資建設的年產30萬噸氰胺項目陸續投產。項目開建以來得到了西南油氣田的大力支持,不僅多次組建隊伍奔赴現場實地調研、組織討論,還為我們自主建設的輸氣管道提供技術服務和維護服務。”

    云天化廠。西南油氣田公司供圖

    除金象化工外,西南油氣田公司還為四川天華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化肥用戶供應原料天然氣。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西南油氣田為轄區內化肥企業供應天然氣約1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6%,為春耕備耕農業用肥提供充足的原料氣源。

    據統計,自20世紀末以來,西南油氣田胸懷“開發一個氣田,帶動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的責任與擔當,逐步建成以天然氣為主的大型油氣田,成為中國最早的天然氣生產基地,也是中國第一個以天然氣生產為主的千萬噸級大油氣田。按1戶家庭日均用氣量1立方米計算,2023年以來西南油氣田年產天然氣可滿足超過1億家庭、3億人一年的用氣需求。

    另外,歷時60余年,西南油氣田累計天然氣產量突破6800億立方米,承擔了全國五分之一的天然氣供應任務。“十三五”以來,帶動相關產業發展,GDP貢獻值達1.7萬億元。

    數字跳動間,“民生賬本”也展開了新維度:在川渝地區,千余家大中型工業企業、1萬余家公用事業以及2500余萬家居民……西南油氣田保障了川渝地區75%以上的天然氣市場的安全平穩供應。

    而更大的賬目藏在產業鏈下游,在每立方米天然氣創造的8.61元GDP中,部分轉化為國家稅收,更有部分沉淀為居民實實在在的收益。

    年碳捕集量2.65萬噸的“生態賬本”

    在攀枝花釩鈦園區里,分布式光伏板在烈日下泛著藍光,這是西南油氣田首個“零碳配氣站”的日常場景。

    據了解,2024年1月17日,西南油氣田首個光伏示范工程——攀枝花釩鈦園區配氣站分布式光伏項目及天然氣余壓發電設備正式投運,日均發電量超6000千瓦時,年減排二氧化碳約2000噸,節約標煤780余噸,這種立體減排模式,恰是西南油氣田“氣電風光氫儲”戰略的縮影。

    事實上,“生態賬本”上的數字往往令人驚嘆。截至目前,西南油氣田川東北天然氣項目作為中國石油首個高含硫天然氣開發合作項目,自2019年10月起已累計天然氣商品量突破150億立方米,能滿足4100萬個家庭一年的用氣需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500萬噸;油氣田引入“智能級”能源管控系統,試點“節能瘦身”項目,使單位能耗碳排放系數同比下降1.1%;銅鑼峽儲氣庫通過利用采氣期節流外輸壓力能進行壓差發電、利用三甘醇脫水裝置余熱供暖等措施,項目實現年發電量達192萬千瓦時,年節約冬季用電約16萬千瓦時……但綠色轉型的深意不止于此。

    近年來,西南油氣田緊緊圍繞國家“雙碳”戰略目標,加快推動能源綠色轉型,統籌天然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協同發展,致力于打造“天然氣+風光電、余壓發電、伴生資源、氫能、CCUS/CCS”的綠色發展西南模式。

    2024年,西南油氣田新能源指標獲取任務完成率均超過100%,項目建設初具規模。累計獲取地熱供暖面積208萬平方米、風光79萬千瓦,建成清潔電力裝機13.1萬千瓦、碳酸鋰產能63噸/年,生物天然氣產能800萬立方米/年,CCUS的碳捕集能力2.65萬噸/年。

    在西南油氣田公司臥龍河氣田茅口組氣藏,中國石油首套CCUS-EGR碳捕集模塊建成投運,運用化學吸收法對尾氣處理單元排出的二氧化碳進行捕集,不僅實現了CPC-3低壓低濃度碳捕集專利技術的轉化應用,還為持續推動傳統能源產業綠色轉型提供了“技術+經濟”雙可行性樣本。

    如今,2.46億元的生態環保投入正轉化為地方經濟發展優勢。在眉山、樂山、自貢等地,西南油氣田積極落實“煤改氣”政策要求,加大天然氣供應,助力70余家陶瓷企業順利完成綠色轉型,推動陶瓷產業邁向綠色發展的新高度。其中,扶持夾江陶瓷產業發展,現已形成全國四大陶瓷產業集群之一的西部瓷都。

    同時,西南油氣田提前布局生物天然氣資源利用,推動以釀酒廢水和農業有機廢棄物為原料的生物天然氣成功接入城市管網,獲得國際可持續發展與碳認證(lscc)。2024年與中嘉沃爾沃公司達成生物天然氣購銷合作,推進龍泉汽車產業基地的清潔能源轉化,促成出口加工型企業實現傳統能源的“綠色利用”。

    為響應環保號召,西南油氣田還攜手雅安市雨城區,推動部分茶葉企業入駐園區,助力合江鎮11家茶葉企業由散亂污、小作坊模式向標準化、清潔化、規范化轉型,實現了規模以上藏茶企業的清潔化生產。

    此外,西南油氣田依托投資建設的楚攀天然氣管道,“緬氣”累計輸供量已突破10億立方米大關,為攀枝花市三區兩縣超過95%的區域提供了穩定可靠的天然氣供應,助力當地能源結構改善。

    在能源綠色轉型和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西南油氣田大力發展以天然氣為主的清潔能源,助力地方產業轉型升級,源源不斷的為經濟社會的綠色發展增添強大動力。

    1.6億幫扶資金的“振興賬本”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海拔4000米的翁達鎮中心校,“藍金教室”暖意融融,幼兒園的電暖氣片安裝到位后,2024年,這里的娃娃們過上了一個“暖冬”。這是西南油氣田“寶石花開·福地色達”特色幫扶的一個注腳。

    更深遠的變化發生在草原深處。“這個4月,我們的土豆和紫皮大蒜就可以在這高海拔貧瘠的土地上播種了,在這20畝地上,歷時5個月便會‘寶石花開’收獲成果,結出累累果實。”翁達鎮相關負責人臉上洋溢著笑容。

    據了解,近年來,西南油氣田立足涉藏地區特色資源,推動產業幫扶,依托色達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因地制宜完善產業鏈,共捐贈資金300萬元推進縣域中藏藥材產業、翁達鎮紫皮大蒜和土豆種植等項目,助力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

    助農。西南油氣田公司供圖

    這個鄉村振興的“賬本”彌足珍貴:2012年起定點幫扶甘孜州九龍縣,累計投入幫扶資金4300余萬元,累計資助學生1780人次,建成了九龍縣高級中學圖書館、多功能運動場,九龍縣第二幼兒園、石油路、烏拉溪鎮“秘境·桃源”農旅景區等一批惠民項目;連續27年對口支援重慶市開州區,推進了基礎設施、文化、教育、衛生、旅游等領域40余個幫扶項目的實施;在色達縣發展中藥材種植基地……數字的背后,是廣大西油人的接力駐守。

    不僅如此,西南油氣田承擔社會責任的內涵也在延伸。成都大運會期間,西南油氣田保供用氣點36個,獨家供氣主火炬塔,期間供應天然氣38.4萬立方米天然氣……這些散落在時光里的數字,與8.61元的GDP貢獻共同織就央企責任的經緯。

    當人們將視角拉升至國家能源戰略坐標,西南油氣田的“賬本”有了更深的意蘊。連續10年,產量實現年均近30億立方米快速增長;川南頁巖氣田累計產氣量突破800億立方米,產量規模可以保障2.1億戶家庭、6.5億人口一年生活用氣;推進萬米“深地川科1井”,叩開地球深部能源寶庫……這些接續跳動的數字,是用創新書寫的產業密碼,更是一條充滿溫度的民生曲線。在這條曲線上,每個數據的成長都孕育著美好生活。(房金)

    (責編:李強強、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