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壺鈴愛好者張?zhí)煨邸?

    從“擼鐵”到捧金

    本報記者 張丹華
    2025年04月15日08: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再過一個月,新西蘭全國壺鈴比賽就要舉行。在新西蘭留學的陜西小伙張?zhí)煨郏ㄉ蠄D,受訪者供圖)正努力備賽,每天花在健身房的時間更多了。

      去年10月,在國際壺鈴舉重聯(lián)盟(IUKL)世錦賽中,張?zhí)煨墼谀凶?2千克10分鐘長循環(huán)、男子24千克30分鐘長循環(huán)馬拉松兩個項目中奪得冠軍,為中國在該項目取得歷史性突破。這位練習壺鈴9年、兼具運動員與教練員雙重身份的年輕人,用堅持與熱愛,將壺鈴運動帶入更多人的視野。

      壺鈴源于古希臘的砝碼,最初是稱重工具,后于俄羅斯發(fā)展為競技項目,如今由國際壺鈴舉重聯(lián)盟主導全球賽事。比賽規(guī)則強調耐力與效率,選手需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最大次數(shù)的抓舉、高翻等動作,選手重量級別從68公斤至73公斤不等。

      “壺鈴的魅力在于便捷性與高效性——短時間高強度的訓練可激活有氧與無氧系統(tǒng),動作設計兼顧推、拉、舉、拋等爆發(fā)性動作。”張?zhí)煨壅f,“比賽訓練中,我常忘記時間的流逝,完全投入其中,這種專注感令人著迷。”

      張?zhí)煨鄄⒎求w育科班出身。大學主修建筑的他,早年性格內向,曾學過泰拳,又受父親影響愛上戶外騎行。畢業(yè)后,他投身健身行業(yè),2016年前往泰國普吉島學習體能訓練,首次接觸壺鈴運動。

      壺鈴設計獨特,重心偏離手柄,迫使身體調動更多肌群維持平衡,從而起到鍛煉全身的效果。“重心偏移的壺鈴與擺動、硬舉等多軌跡運動模式結合,可同時提升力量、爆發(fā)力、心肺耐力和身體穩(wěn)定性。”張?zhí)煨壅f。

      被其獨特的訓練方式吸引,張?zhí)煨蹧Q定前往俄羅斯,師從當?shù)亟叹殻^續(xù)深造。

      獨自到異國他鄉(xiāng)拜師,獨自在世界各地參加比賽,孤獨感和肌肉酸痛使他無數(shù)次想過放棄。但在大家的鼓勵下,他堅持了下來。

      2019年,張?zhí)煨墼趪鴥葎?chuàng)立了壺鈴協(xié)會,目前已經培訓了1000多名壺鈴愛好者。

      提及給新手的建議,這位冠軍教練起身示范動作。“別盲目追求重量!”他手持15公斤壺鈴,在空中劃出一道流暢的弧線,“先掌握基礎動作,感受身體與器械的‘共振’。建議系統(tǒng)學習而非盲目模仿,避免因動作不規(guī)范受傷。”

      在國際壺鈴舉重聯(lián)盟世錦賽奪冠后,張?zhí)煨厶寡浴伴_心但非狂喜”,他更珍視8年來不斷努力的過程。未來,他計劃每年參賽,并繼續(xù)推廣壺鈴運動,“成績水到渠成,真正的熱血在于不斷突破自我。”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5日 17 版)

    (責編:袁菡苓、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