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次對縣(市、區)黨政正職群體全覆蓋開展拼經濟搞建設專業能力培訓——
對“關鍵少數”的這場培訓有何深意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認真落實省委關于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部署要求,提升縣級黨政正職拼經濟搞建設能力,4月7日,全省縣(市、區)黨政正職拼經濟搞建設專業能力培訓班在省委黨校彭州校區正式啟動。
根據安排,培訓班計劃用12天時間,分兩批集中培訓全省183個縣(市、區)黨政正職,這也是全省首次對縣(市、區)黨政正職群體全覆蓋開展拼經濟搞建設專業能力培訓。
縣(市、區)黨政正職是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群體,當前正值決勝“十四五”、打好“收官戰”的重要節點,也是推進重點工作的發力期,在此背景下,四川省對縣域發展“關鍵少數”進行脫產培訓有何深意?
解認識之惑:
幫助縣(市、區)黨政正職群體認清形勢提升能力
先是心頭一緊,再是眉頭舒展。4月10日晚,遂寧市委常委、射洪市委書記譚曉政在新聞中看到美國新一輪關稅調整政策后,內心經歷了短暫的起伏。
讓譚曉政緊張的,是幾天前射洪市剛啟動2025年第一批企業海外行活動,此時美國濫用關稅手段,勢必對全市進出口貿易帶來影響;讓他又平靜下來的,是一份底氣——近兩年射洪市加快調整貿易進出口方向,守住貿易基本盤主動權在握。同時,經過此次學習,他更加明晰了新形勢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這是一個生動的切片。連日來,經過培訓班的學習和交流探討,全省各縣(市、區)黨政正職都經歷了一場思想淬煉和專業鍛煉。大家紛紛表示,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新變化,縣域發展的關鍵是要保持定力和信心,接下來要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以內部經濟結構調整應對外部環境變化。
縣域經濟是區域發展的基石。四川縣域數量居全國第一位,近年來全省經濟總量連續跨過兩個萬億元臺階,躋身全國第五位,縣域經濟貢獻突出。
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縣域經濟發展面臨新的形勢、任務和挑戰。同時,四川正處于結構調整、動能轉換、發展轉型最吃勁的緊要關頭,搶抓戰略機遇,應對風險挑戰,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加需要縣級黨政正職知重負重敢為善成,以鐵肩膀扛起千鈞擔。
“扛起責任,首先是要認清形勢?!笔∥M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省委舉辦此次培訓的初衷之一,就是要幫助大家進一步深刻把握縣域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充分研判國內外環境變化對產業結構、市場關系、生產力布局帶來的影響,牢牢掌握推動新時代縣域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權。
培訓班鮮明實踐導向,緊扣拼經濟搞建設這個主旋律,緊扣縣級黨政正職最緊迫的專業培訓需求,開設縣域經濟發展政策解讀、重大項目管理等13門課程,聚焦縣域高質量發展癥結堵點開展學習研討和實務交流,著力提升縣級黨政正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過去那種拼資源、拼投入、拼能耗,不計要素條件,撿到籃子里都是菜的辦法行不通了。”通過連日學習,眉山市東坡區委書記彭盆認為,未來縣域經濟必須加快轉向效益型、集約型發展。
眉山市丹棱縣委書記曾建軍認為,縣域經濟必須因地制宜發展新動能。曾建軍介紹,近年來丹棱縣積極開辟產業新賽道,“無中生有”發展起晶硅光伏和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2024年全縣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同比增長44%。
傳統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人、地、錢三個關鍵資源要素,但要推動高質量發展,不能完全走老路,要大力拓展新空間。
阿壩州黑水縣委書記楊莉介紹,黑水地處高山峽谷區域,受土地限制,大工業項目已很難招引落地;同時,地方人口紅利早已消失。面對如此局面,黑水縣必須聚焦全域旅游和清潔能源光伏產業,通過高質量發展來引領帶動縣域經濟的轉型升級。
明發展之道:
助力縣(市、區)黨政正職群體明確縣域經濟發展目標
2024年,全省183個縣(市、區)中,地區生產總值超100億元的有133個、占比達72.7%;2024年賽迪中國百強區排行榜中,四川13個區入圍百強區……4月8日,省統計局發布2024年四川縣域經濟“年報”,一個個彰顯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的亮眼成績引發廣泛關注。
但在此次培訓班上,參訓學員和授課老師對此卻表現得十分冷靜。大家認為,對標對表先進發達地區,四川的縣域經濟發展整體水平還有不小差距,還存在總體實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優、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
乘勢而進和破解難題并存,下一步怎么走?培訓班上大家積極找路子。
“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把新型工業化擺在突出位置?!蹦铣涫袪I山縣委書記敬健表示,接下來營山將以工業發展為主抓手,重點補齊經濟總量小、產業支撐弱等短板,爭當縣域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發展縣域經濟要善于挖掘發展動力,既要積極向上爭取,也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參加學習,成都市大邑縣委書記侯坤平解決了工作中的困惑。她表示,大邑將圍繞延鏈補鏈把工業做起來,在增效上作文章把農業強起來,千方百計留住游客把文旅熱起來,加快沖刺“百強縣”。
縣域經濟要發展,底線必須守牢。自貢市富順縣委書記劉軍表示,富順縣將在把握政治方向、聚焦風險任務、站穩人民立場、守住安全底線、提升方法運用中拼經濟搞建設。
縣域工作千條萬條,歸根到底是為群眾謀幸福,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資陽市政協主席、雁江區委書記焦楊認為,發展縣域經濟,要更好樹立投資于人的新理念,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雁江區將用心用情惠民生,在就業、教育、醫療等領域辦好“民生大事”“關鍵小事”。(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樊邦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