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2+2”區域住宅供地計劃減少三成,對樓市有何影響

4月9日,《成都市各區2025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以下簡稱《供應計劃》)正式公布。根據《供應計劃》,2025年度各區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總量為2600公頃。其中,住宅類用地(含保障性住宅用地)460公頃,合計約為6900畝,相較2024年減少約3750畝。
2025年初以來,成都土地市場熱鬧開場,兩次刷新成交單價。今年供地計劃減少,將對成都新房供應市場產生什么影響?成都土地拍賣市場又將出現怎樣的局面?
“12+2”區域供地計劃同比減少約3750畝
《供應計劃》編制范圍包括四川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雙流區、郫都區、新津區,也就是成都市“12+2”區域。
《供應計劃》明確,加強精細化土地供應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進一步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范瑞鳴 制圖
記者梳理成都近三年供地計劃發現,2023年度住宅用地供應(含保障性住宅用地)計劃約為11700畝,2024年度住宅用地供應(含保障性住宅用地)計劃約為10650畝,2025年度住宅用地供應(含保障性住宅用地)計劃約為6900畝。其中,2025年相比2024年住宅用地供應計劃減少約3750畝,同比減少35.21%。
熱點板塊或將持續受關注
今年一季度,成都土地市場呈現出較高的熱度,中指研究院四川分院《2025成都房地產市場月度研究報告(一季度)》(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5年一季度成都市本級(中心城區+新津)成交26宗地,出讓金219億元,位列全國第四,排名上升。與同能級城市相比,出讓金僅次于杭州。
成都熱點地塊集中在主城區,一季度兩次刷新成交單價紀錄:3月11日,招商蛇口以樓面價31700元/平方米、總價約27億元、溢價率70.4%摘得成都高新區大源地塊;3月27日,建發地產以樓面價41200元/平方米競得金融城三期的一宗住宅用地,成交總價約33.47億元,溢價率106%。《報告》顯示,一季度成都涉宅用地成交樓面價TOP10地塊的溢價率為28%—106%。除上述兩宗地塊,錦江區三圣鄉板塊、青羊區外光華板塊以及成華區東客站、萬年場、崔家店板塊均是熱門板塊,吸引了不少房企。
中指研究院四川分院《2025成都房地產市場月度研究報告(一季度)》
“地塊的地段和稀缺性非常重要,優質的地段和項目始終會受市場和消費者歡迎,房地產市場的兩極分化會越來越明顯。”建發國際董事會主席林偉國認為,盡管環境存在不確定性,但房企要穩健發展,就得依靠優質土地儲備,“優地”才有望“優價”。
“供地計劃縮減后,成都核心區域優質地塊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房企對稀缺資源的爭奪可能還會推高地價。”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新房供應量將收縮 樓市分化將加劇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成都土地供應計劃減少,將導致未來2-3年內新房入市規模下降。根據《供應計劃》,庫存高企的區域將減少供地或不再供地以推動去庫存,核心區域的優質地塊入市后,高地價或向房價傳導。
《報告》顯示,成都商品住宅市場一季度供應同比下降,成交同比上升:供應面積為229.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7%;成交面積為341.0萬平方米,同比上升24%。“成都新建商品住宅庫存呈下降趨勢,截至3月末可售面積為1711萬平方米。出清周期(按12個月計算)為13.4個月,較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中指研究院四川分院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從成都各大區域樓市來看,中心城區去化相對較快,遠郊去化壓力大。《報告》顯示,“5+2”區域中青羊區、錦江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四川天府新區去化相對較快,在12個月之內;龍泉驛區、雙流區、新都區、郫都區去化周期在15個月內。“成都新房市場熱度穩步回穩,3月供應量增多,多個新規產品入市,去化表現較好,好房子支撐新房市場量級穩定。4月,隨著供應節奏的進一步恢復,預計市場量級將進一步回升。”中指研究院四川分院相關人士說。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供地減少將加速樓市分化,核心區域與其他區域、優質地塊與普通地塊的差異將進一步擴大 。供地減少對樓市的影響是中長期的,將通過供需關系調整而影響房價波動,并推動開發商策略轉型與政策工具創新。這一過程中, 城市能級、地塊質量、政策干預強度 將成為決定市場走向的關鍵變量。(川觀新聞記者 范瑞鳴 雷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